[发明专利]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5637.3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大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以及 背光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视接收装置、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具有背光式显示装置。背光式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配置在该液晶屏背面侧的背光基板。例如最近的电视接收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的显示装置的图像不断高分辨率化,画面也不断地大型化。
因此,显示装置的画面被分割为多个小画面(还可以称为多个区域),有时在多个小画面显示不同频道节目的视频。另外,有时在多个小画面上还显示不同内容的视频。
随着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图像的高分辨率化,有将例如电视接收装置配置在大空间或者大房间来使用的情况。此时,作为显示装置的画面的亮度要求与以往相比更加明亮。
并且在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电视接收装置的电力消耗,要求显示装置为低耗电。另外,利用者在微暗的房间使用电视接收装置的时候或者在夜间使用的时候,显示装置画面的亮度优选为向低的方向控制(还可以称为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19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169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多路方式(Multi way system)控制背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背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装置在能够发挥高亮度的同时还考虑到了低耗电。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背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装置在能够发挥高亮度的同时为低耗电,且对图像不给与不适当的亮度变化。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子装置,具有:背光基板;二维排列在所述背光基板的主发光元件组;二维排列在所述背光基板的次发光元件组,构成所述主发光元件组的多个发光元件分布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构成所述次发光元件组的多个发光元件分布的第二区域的面积;第一亮度控制部,该第一亮度控制部根据操作输入共同控制所述主发光元件组和所述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量;根据操作输入独立地控制所述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量的第二亮度控制部;根据操作输入选择所述次发光元件组的亮灯接通和亮灯断开的任意一个的接通/断开控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控制部103的构成例的图。
图3A是示出本发明中的背光基板的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B是示出本发明中的背光基板的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发光时明度差发生部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将背光基板的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发光时亮度差发生部分示出于视频信号上的图。
图5是示出图2的视频解析部310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示出菜单显示用控制部和显示器的菜单项目的显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对背光基板的主发光元件组提供驱动电压的电路例的图。
图8是示出对背光基板的次发光元件组提供驱动电压的电路例的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中实施了主发光元件组控制部调光的时候控制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量的脉动宽度调制信号的例子。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中实施了次发光元件组控制部调光的时候控制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量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例子。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中电视接收装置以视频模式工作、转换为4:3的宽高比时控制主发光元件组和次发光元件组的发光量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电视接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来自天线(无图示)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端子100输入至接收部101。接收部101对选择的频道信号解调,输出节目信号。视频信号处理部102接收节目信号,进行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Audio signal)的分离、画质调整、色彩调整等。
音频信号输入至音频信号处理部111。音频信号处理部111进行音频信号的放大、音质控制、左右频道信号的分离等。被音频信号处理部111处理的音频信号输入至扬声器系统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5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感测电路及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