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3511.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燕;陈乾坤;孙一宁;李丽;刘涛;张权;陈征;郑寿荣;焦一滢;胡志新;蒋丽娟;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3/02;C02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河道 水体 生态 修复 综合 工艺 | ||
1.一种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集成了以下技术:
(1)水动力调控:采用潜水泵提水的方式加强工程区水体流动;
(2)水位调控:根据河道顺地形走势用溢水坝将河道分为若干段,在溢水坝坝顶下方等间距开孔若干个;
(3)喷泉增氧:在河道上游放置由漂浮喷泉和固定锚组成的曝气设备;
(4)河道底泥改良及微地形塑造:在水生植物种植区域填入黄土平铺于河底;在河道靠岸边零星堆造水下小岛,形成多生境的微地形环境;
(5)污染基底修复:将氧化铁、碳酸钙、纳米固磷材料与黄土混均形成混合底泥铺入河道中;
(6)水质生物强化:在河道下游放置生物填料箱;
(7)水生植物群落构建:通过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水上、水面、水下立体式景观效果;
(8)水生动物群落恢复:在河道底泥改良及微地形塑造和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完成后,在第二台阶投放双壳类和螺类,同时在和河道里放养锦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水位调控技术中,根据河道水深,开孔在溢水坝坝顶下方50~100cm处,开孔大小为50×50mm~10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河道底泥改良及微地形塑造中,黄土厚度为20~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染基底修复中,氧化铁、碳酸钙、纳米固磷材料的质量比为1~3:1,氧化铁、碳酸钙和纳米固磷材料的总投加量为混合底泥总质量的1~5%,混合底泥厚度为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水质生物强化中,所述的生物填料箱由支架和生物纤维组成,为微生物菌群提供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水质生物强化中,所述的生物填料箱尺寸为(1000~10000)×1000×1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再力花、香蒲、慈菇、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菇草或红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浮水植物为睡莲、芡实、菱、荇菜、聚藻或黄花水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沉水植物为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藻、苦草、黑藻或菹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水生动物群落恢复中,锦鲤的放养密度为1~10g/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综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台阶为微地形塑造后形成的水面下30~80cm,种植挺水植物的较平坦的河道河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35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