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空压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3211.4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张旗;张家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政 |
主分类号: | F04B35/02 | 分类号: | F04B3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 |
地址: | 05007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空压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空压机系统,用于与气压水泵配合进行汲水灌溉。
背景技术
利用风力空压机与气压水泵相配合,可以将水提升到某一高度的水库中储存,是解决无电干旱地区灌溉问题的最好办法。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力压气机”(公告号:CN102080645B),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支座系统和空压机系统,其特征在还包括有风动力机构、尾翼及其限位机构和离心限速机构;所述风动力机构包括风叶、水平转轴、支撑平台和管式立转轴;所述水平转轴由动力轴和与其固定连接的离心轴组成,所述水平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右支撑座上,所述左、右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风叶固定在动力轴的一端,所述管式立转轴通过其上端的法兰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右端的底面上。
上述风力压气机的缺点如下:
(1)风能利用率太低:
当气压泵的提水高度为80m以上时,空压机的输气软管中的气压长期维持在0.8MPa左右,因此,风力必须大到足以克服0.8MPa的大气压才能使空压机启动工作,较小的风力,无法使空压机启动工作,致使风能的利用率不高。
(2)在上述空压机中,其风动力机构,尾翼及其限位机制,离心限速机构及空压机系统均装在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通过固定在其下底面上的输气管式转轴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管式立柱轴承连接,并在二者之间设有密封胶圈,因此,所述密封胶圈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对所述支撑平台的旋转会产生制动力,致使风叶寻找风向产生困难,风向与风叶面垂直时才产生最大旋转力,由于风叶旋转不灵活,会失去部分风力的利用。
更严重的是密封胶圈受到较大的压力,其制动作用使其为磨损产生偏气,更换所述密封胶圈时,必须将支撑平台以上的全部部件用吊车卸下,这样,换一个密封胶圈的工作量相当于安装一台风力压气机,致使维修费用太高、而且费时费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具有无负荷启动、风能利用率较高,旋转灵活的一种风力空压机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设有输气通道的立柱、风力机构、空压机子系统和无负荷离心启动控制机构;
所述风力机构包括风叶、主轴、主动皮带轮、旋转底盘和尾翼;所述旋转底盘通过圆锥轴承和辅助轴承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的上端伸出辅助轴承的轴承套,所述主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在旋转底盘上的第一、第二支座上,所述风叶安装在主轴的左端,所述主动皮带轮安装在主轴的右端,所述尾翼安装在旋转底盘的右端中部;
所述空压机子系统包括空压机、安装空压机动力轴上的从动皮带轮、常闭钮子阀和旋转接头;所述空压机固定在旋转底盘上,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空压机的排气口通过装有单向阀的主输气软管与旋转接头的动接头进气软管相连通,所述常闭钮子阀的进气口通过排气软管与所述主输气软管相连通;
所述旋转接头包括静接头、动接头和压紧机构;所述动接头的下端插入静接头并且二者的接触面为圆锥面;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护罩、环形护罩底座、调节螺栓、压簧和上簧座;所述护罩通过螺栓固定在环形护罩底座上,所述静接头顶部的环形凸缘坐在环形护罩底座的上表面上,并且二者之间设有滚珠;所述压簧坐在动接头顶面上的下簧座中,压簧的上方为上簧座,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护罩的上壁上的螺纹孔压在上簧座的顶面上;
所述动接头设有气道,在所述动接头的上部设有水平进气管接头,所述水平进气管接头伸出位于护罩侧壁上的水平弧形槽孔;所述静接头设有气道,其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动接头和静接头的气道相连通;在所述护罩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板;
所述静接头与所述立柱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在第一支座的侧壁上,所述动接头进气软管固定在所述水平进气管接头上;
所述无负荷离心启动控制机构包括离心轴、一对主动离心杆、离心球、一对从动离心杆、轴套和钮子阀控制机制;所述离心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在旋转底盘上的第三、第四支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政,未经张家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3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