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N1/4Mn3/4CO3前驱体及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662.6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校刚;邓海福;聂平;申来法;罗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n1 mn3 co3 前驱 镍锰酸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及其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工作范围宽、比能量大、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领域,正极材料由于发展相对滞后,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研究最多的正极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及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主要包括LiCoO2、LiNiO2、LiMn2O4、LiNi0.5Mn1.5O4、Li[NixCoyMn1-x-y]O2、LiFePO4与LiMnPO4等。其中,尖晶石结构的镍锰酸锂(LiNi0.5Mn1.5O4)具有三维扩散通道,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且其结构稳定,理论放电比容量可达147 mAh/g。更重要的是,其电压平台为4.7V左右,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被认为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中最具前途与吸引力的正极材料之一。
众所周知,材料的性能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球形材料不仅振实密度高,而且还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可加工性能,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专利(公开号101335348)公开了一种共沉淀法制备球形镍锰酸锂的方法,但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络合剂,并需小心控制加料速度,反应液的温度与pH值。专利(公开号102299324A)t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球形镍锰酸锂的方法,但其采用的是高压水热反应,且需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条件比较苛刻。另外,由于NiCO3与MnCO3溶度积差异,对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的NixMnyCO3前驱体,产物中Ni含量往往会低于投料时的Ni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Ni0.25Mn0.75CO3球形前驱体制备方法存在的条件比较苛刻、工艺比较繁琐、需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对设备要求较高且Ni/Mn不能按所需比例沉降等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控、反应时间短、设备简单廉价且确保Ni/Mn比符合要求的一种制备方法。而且通过锂化,可以成功制备出球形形貌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本发明的上述问题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到解决:
1. 一种球形Ni0.25Mn0.75CO3前驱体及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浓度为10-40 g/L的可溶性镍盐、锰盐混合溶液,其中镍占总金属离子的摩尔百分含量为45%-47%,溶剂选用水与乙醇的混合体系,两者体积比为V水:V乙醇=5-10:1;
步骤2、配制浓度为50-200 g/L的碳酸氢铵溶液;
步骤3、在5-10 ℃低温条件下,无需加入任何络合剂,直接将步骤1配制的溶液和步骤2配制的溶液等体积加入反应器中,保持搅拌速度为80-180 rpm/min,反应2-5 h,得到沉淀;
步骤4、将上述沉淀物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将滤饼烘干,即得到球形Ni0.25Mn0.75CO3前驱体。
上述的镍盐可为硝酸镍、硫酸镍、乙酸镍或氯化镍。
上述的锰盐为硝酸锰、硫酸锰、乙酸锰或氯化锰。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所述的步骤1至步骤4,还包括步骤5;步骤5、将所得的球形Ni0.25Mn0.75CO3前驱体与锂源混合均匀,再在氧气或空气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球形LiNi0.5Mn1.5O4正极材料。
上述的锂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乙酸锂或草酸锂。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