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079.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焱;矫伟;李永岗;王伟;杨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27/06;C08K7/14;C08K3/34;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噪声与振动控制中的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船舶、机车等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出台,传统的以毛毯和沥青为阻尼胶板的阻尼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高分子阻尼材料减振降噪的机理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粘弹性,能够在振动的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振动得到抑制。
现有的阻尼胶板多数为溶剂型产品,对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环保型阻尼胶板如丙烯酸酯改性阻尼胶板,通过在反应釜中将丙烯酸酯改性剂和醇酸树脂,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碳酸钙和短纤维,最后经压延机成型,但该阻尼胶板的损耗因子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上减振降噪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阻尼胶板对环境污染严重、损耗因子小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阻尼胶板,其主要成分按照重量比包括:丁腈橡胶15-40份,PVC10-30份,云母粉15-45份,石墨粉5-25份,玻璃纤维5-10份,硅烷偶联剂1-5份。
进一步:所述云母粉的粒径范围为120~800目。
进一步:所述石墨粉的粒径范围为800~2500目。
进一步: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含环氧基化合物、含胺化合物、含巯基化合物或异氰酸酯化合物。
进一步:所述丁腈橡胶15份,所述PVC15份,所述云母粉20份,所述石墨粉15份,所述玻璃纤维10份,所述硅烷偶联剂3份;或者,
所述丁腈橡胶25份,所述PVC10份,所述云母粉15份,所述石墨粉5份,所述玻璃纤维5份,所述硅烷偶联剂1份;或者,
所述丁腈橡胶30份,所述PVC20份,所述云母粉20份,所述石墨粉10份,所述玻璃纤维5份,所述硅烷偶联剂2份;或者,
所述丁腈橡胶40份,所述PVC30份,所述云母粉45份,所述石墨粉15份,所述玻璃纤维5份,所述硅烷偶联剂5份;或者,
所述丁腈橡胶30份,所述PVC15份,所述云母粉15份,所述石墨粉25份,所述玻璃纤维5份,所述硅烷偶联剂3份;或者,
所述丁腈橡胶30份,所述PVC20份,所述云母粉20份,所述石墨粉5份,所述玻璃纤维10份,所述硅烷偶联剂2.5份。
一种阻尼胶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丁腈橡胶加热到150℃~180℃熔融;将所述云母粉、所述石墨粉、所述玻璃纤维及所述硅烷偶联剂加入熔融后的所述丁腈橡胶中,混合;将温度降到100~140℃,加入粉末状所述PVC,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制成片材。
进一步:所述丁腈橡胶15-40份,所述PVC10-30份,所述云母粉15-45份,所述石墨粉5-25份,所述玻璃纤维5-10份,所述硅烷偶联剂1-5份。
进一步:所述云母粉的粒径范围为120~800目。
进一步:所述石墨粉的粒径范围为800~2500目。
进一步:所述片材厚度为1.5~7.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阻尼胶板,通过调整各组分的用量,可以得到在不同温域范围内具有高阻尼值的阻尼胶板。
2、本发明制备的阻尼胶板不含有机溶剂,安全环保,对环境无污染。
3、本发明阻尼胶板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使用时,只需将阻尼胶板粘贴到基材即可,使用方便。
4、本发明制备的阻尼胶板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老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可选实施例中阻尼胶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各实施例阻尼搅拌复合损耗因子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从高分子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出发,将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和“微观约束阻尼结构”机理结合起来,将不同玻璃化温度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填料进行共混改性。
一种阻尼胶板,其主要组成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