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火的光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1815.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义兴;许建国;彭志勇;赵坤祥;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9;H01B7/295;H01B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1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耐火的光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节省资源与安全防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光电缆领域,人们对光电缆融合,同时铺设电与通讯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面对恶劣的环境,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市场上电缆与光缆还是多数为分开铺设,造成了二次铺设的浪费,同是线缆的耐火性能也较为有限,难以适应火灾等恶劣环境的正常供电与网络通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56392.4 公开了一种阻燃耐火聚氯乙烯荧光电缆,其特征在于:它的最外层采用荧光聚氯乙烯层,荧光聚氯乙烯层内设有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内设有玻璃纤维绕包层,玻璃纤维绕包层内设有至少一组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层,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层内设有石英纤维带绕包层,石英纤维带绕包层内设有导体。该电缆能够在发生火灾时阻止或阻碍火焰的燃烧且在导体熔点范围内保证电缆持续工作并能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地方持续发出荧光。该实用新型在电缆在保护套做了技术改进,但其只有一层阻燃物质作为防火功能,阻燃物质被破坏,电缆或者光缆将直接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隔热的、耐火的、光电融合的光电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火的光电缆,包括电力体和光纤,它还包括绝缘层、包带、耐火层和阻燃隔氧护套,所述的包带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电力组合体和至少一根光电融合体,包带外侧依次包覆有耐火层和阻燃隔氧护套。
所述的电力组合体包括电力体和绝缘层,所述的电力体外侧包覆有绝缘层。
所述的光电融合体包括绝缘层、电力体和光纤,光纤包覆在电力体内部。
所述的包带与电力组合体、光电融合体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水填充物。
所述的耐火层为陶瓷化硅橡胶材质的组合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光电融合技术,在电力线路建设的同时完成了通信线路的构建,避免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本发明产品还设置有阻燃隔氧层与耐火层具有优异的耐火性能,在火灾等恶劣环境中,能够隔热、阻止外界热能传递至光电缆内部,保证在火灾等环境正常供电,通讯网络正常,具有很好安全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层,2-电力体,3-光纤,4-包带,5-耐火层,6-阻燃隔氧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耐火的光电缆,包括电力体2和光纤3,它还包括绝缘层1、包带4、耐火层5和阻燃隔氧护套6,所述的包带4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电力组合体和至少一根光电融合体,包带4外侧依次包覆有耐火层5和阻燃隔氧护套6。
所述的电力组合体包括电力体2和绝缘层1,所述的电力体2外侧包覆有绝缘层1。
所述的光电融合体包括绝缘层1、电力体2和光纤3,所述的电力体2内部包覆有光纤1,电力体2外侧包覆有绝缘层1。
所述的包带4与电力组合体、光电融合体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水填充物。
所述的耐火层5为陶瓷化硅橡胶材质的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光电融合技术,在电力线路建设的同时完成了通信线路的构建,避免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设置阻燃隔氧层与耐火层增强产品的耐火性能,在火灾等恶劣环境中,能够隔热、阻止外界热能传递至光电缆内部,保证在火灾等环境正常供电,通讯网络正常,还采用了干式阻水填充物实现全面阻水,无纵向滴流问题,有利于综合布线时垂直布线敷设要求。
缆线的性能包括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其中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压扁、冲击、弯曲,在检验后需要符合下列要求:1、光单元内全部光纤都不断裂;2、外护套无目力可见的裂纹;3、外护套内的缆芯的各个元件无目力可见的损坏。
光缆的相关性能满足通信行业标准YD/T901-2001通信用光电缆,光电缆的外护套无目力可见的裂纹,复合缆的张力负荷可达1200N以上,其最小弯曲半径为120mm,并且能在-40℃~80℃的环境中使用;在耐电压试验中,加持电压为1500V交流电源的条件下,持续时间1分钟,绝缘体无击穿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18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线进料装置
- 下一篇:非能动安全壳喷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