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屏输入模式下交互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847.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6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军;张宇;肖传国;刘向华;陶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郑瑜生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屏 输入 模式 交互 方法 装置 | ||
提出了一种全屏输入模式下交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全屏输入模式下,检测用户的特定操作;检测到所述特定操作之后,接收用户的操控信息,根据所述操控信息操控全屏输入模式下的应用程序。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全屏输入模式下交互的装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对于处于全屏输入模式的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特定操作,将之后收到的操控信息直接作用于全屏输入模式的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在使用输入法全屏输入时,能够对当前应用程序界面进行操控,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因此,不用退出当前全屏手写模式即可以与应用程序进行交换,提高用户操作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与用户使用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全屏输入模式下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据、话音、视频为基础的新业务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终端设备处理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为终端设备个性化提供了实现可能,使得终端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网络的制约,可以具备越来越强大的功能。此外,用户本身也对终端有迫切的需求,希望终端功能更强大、更灵活、更简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终端技术走向智能化、移动化、多功能化。
例如,手机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移动终端,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为了使人们更方便地使用手机,手机通讯录的容量越来越大、联系人越来越多、联系人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屏幕的尺寸在不断地扩大、触控功能也越来越灵敏。现在,包括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人们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可以进行通信、看视频、阅读网页新闻等;智能终端的功能非常多且处理功能强大。
通常,智能终端的屏幕尺寸通常比较小,人们在使用智能终端时,屏幕上通常只显示智能终端中一个应用程序的窗口。例如,目前智能手机普遍支持用户通过全屏进行信息输入,例如通过全屏手写输入方式输入文本信息。如图1所示,为全屏输入模式的示意图。智能终端在输入法使用全屏手写模式时,会在主屏幕生成透明区域,用户的屏幕操作会被透明区域接收,由透明区域获取用户输入轨迹,绘制到屏幕上,这种方式会将用户对屏幕的输入全部发送给当前输入法,由输入法手写引擎判断用户手写内容,最后将用户手写内容发送给当前输入界面,完成用户输入。
在实际使用中,当终端处于全屏输入模式时,虽然全屏输入让用户的输入显得更加便捷,由于全屏输入模式是对屏幕的输入全部发送给当前输入法,当用户希望进行非输入的其他操作时,会引起诸多不便。例如,如图2所示,为在全屏输入模式下搜索联系人的示意图。用户对屏幕的输入全部发送给当前输入法,输入到搜索框中。当用户联系人存储较多时,搜索出的内容显示较多时,用户需要滑动联系人列表才能定位所需的信息。然而,由于当前处于全屏输入模式,对屏幕的所有操作信息均被发送至当前输入法,用户无法操控联系人列表界面。因此,对于正在使用全屏输入法的用户,需要操作当前程序界面时,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户首先退出全屏输入法,然后再对当前程序界面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重新回到全屏输入法状态,继续进行信息输入。同理,如图3所示,为在全屏输入模式下编辑文档的示意图。用于在应用程序notes界面进行编辑,notes界面中可输入声音,用户绘制图案,插入文本等,当用户使用全屏手写输入法时,可能需要滑动屏幕,查看note里没有显示完全的内容,或者对屏幕内容进行拉伸,甚至有时需要选择某部分文本。当用户具有非输入的其他操作的需求时,会因为全屏输入模式是对屏幕的输入全部发送给当前输入法,带来操作上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用户在全屏输入模式下的操控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通过检测特定操作,在全屏输入模式下实现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全屏输入模式下交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全屏输入模式下,检测用户的特定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尘用耐久型阻燃聚苯硫醚基布
- 下一篇:导轨式恒距放线编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