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天然气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567.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温杰文;李烨;黎伟;熊继有;司马立强;李登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王美健;钱成岑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天然气 钻井 水平 钻进 岩屑 清除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石油、天然气及地质钻水平井用岩屑床清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勘探开发形势的需要推动着井型的演变与发展,如今水平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水平段的井斜角多为90°,且水平位移较大,由于重力作用使钻柱倾向躺于下井壁,造成钻柱相对于井筒偏心,在下井壁处形成低速流区,使水平段钻井产生的岩屑向上携带困难,容易滞留、聚集、成床,当岩屑床沉积到一定程度,会使钻柱的摩阻和扭矩突然增加,甚至床体滑坡形成堆积,严重时会造成卡钻、托压等井下复杂事故,严重影响或制约钻井施工的正常进行。岩屑床一旦形成,清除难度较大,现阶段清除岩屑床、提高井眼净化程度的系列技术措施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对于气体钻井。
目前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工具技术,仍主要是利用从钻柱内循环进入环空的高压流体介质,通过对清除工具排屑槽道的不同的改变或优化,实现携带更多的岩屑并清除岩屑床目的。该类清除工具的工作原理,始终是岩屑床处于被动处理的状态,因此工具对岩屑床的破坏或清除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油天然气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装置及方法,解决石油、天然气及地质钻水平井过程中产生岩屑床的问题,达到有效破坏并清除岩屑床的效果。通过将清除装置的内衬筒设计成偏心结构,使其内衬筒在水平放置时的重心始终处于清除装置的中心线以下。当外壳转动时,内衬筒相对于外壳之间转动,在偏心重力作用下位于内衬筒厚侧壁上的槽孔始终朝下对着岩屑床,当钻柱内的流体通过槽孔、旁通孔喷出即实现对岩屑床的冲击和清除。可通过控制注入钻柱内流体的流量大小,控制本发明装置开启或关闭不同的流体通道,实现在钻井水平钻进中对岩屑床的冲击、清除或正常钻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石油天然气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装置,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旁通孔,所述外壳内设有可相对转动的内衬筒,所述内衬筒为外圆壁中心线与内孔中心线不同心的偏心管;在内衬筒的厚侧壁上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在重力作用下与外壳上与旁通孔相对;在内衬筒内设有可相对移动的可控单向阀,所述可控单向阀的外圆壁与槽孔配合处于密封状态,当可控单向阀在内衬筒内移动时,使槽孔、旁通孔与内衬筒内部连通或关闭。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装置外壳连接于钻柱上随钻柱旋转时,所述设计成偏心结构的内衬筒相对于外壳之间转动,由于偏心重力作用,内衬筒上的槽孔将始终朝向岩屑床一侧。当外壳上的旁通孔、内衬筒的槽孔与内衬筒内部连通时,钻柱内的流体从装置中心线以下的旁通孔喷出,即实现对岩屑床进行冲击和清除堆积岩屑的目的。本发明中的内衬筒内设有可控单向阀,利用可控单向阀阀座上的密封圈密封内衬筒上的槽孔。当可控单向阀在内衬筒内移动时,可使槽孔、旁通孔与内衬套内部连通或关闭。当提高钻柱内的流体排量至设定值,可控单向阀的阀球受到较高排量流体作用压缩阀簧,贴于阀座上将中间流道阻断,流体继续推动阀球和阀座移动,使槽孔、旁通孔与内衬套内部形成通道,流体即由钻柱内经槽孔和旁通孔喷出,冲击清除岩屑床。当使钻柱内流体排量下降到一定值时,阀球在阀簧弹力作用下脱离阀座,使可控单向阀的中间流道重新形成通道,回复弹簧由于流体液压力的降低,在弹力作用下推动阀座回复至原有位置,阀座重新密封槽孔、旁通孔与内衬筒形成的通道,流体则重新由钻柱内经钻头流入环空,进行正常钻进作业。本发明可通过控制注入钻柱内流体的流量大小,控制本发明槽孔、旁通孔与内衬套内部形成通道的开闭,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对岩屑床的冲击和清除;本发明可有效破坏并清除石油、天然气及地质钻水平井过程中产生的岩屑床。
本发明的石油天然气钻井水平钻进岩屑床清除装置,所述内衬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外壳内圆壁连接,所述内衬筒的外圆壁与外壳的内圆壁之间设置外密封圈形成动密封;在内衬筒的端部上设有弹簧支座,所述可控单向阀通过回复弹簧连接于弹簧支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5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