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栗壳作为吸附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357.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司春英;高景峰;王金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C02F1/28;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栗 作为 吸附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活性红15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板栗壳吸附剂去除废水中活性红15的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红15是水溶性的活性染料,属于偶氮类染料,广泛应用于印染、制革、造纸、塑料等行业。由于具有偶氮键及苯环结构,偶氮染料化学性质较稳定,废水成分复杂,是公认的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且偶氮染料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大多数具有三致性(即致畸、致癌、致突变),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目前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膜分离、电化学、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等方法,但其实际应用均受到成本和脱色效果等因素的制约,如化学氧化法不仅成本高,还易产生二次污染。近年来,生物吸附法因其具有廉价、高效、不产生二次污染等明显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工农业废弃物具有易获取、来源广泛且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吸附剂。
中国是板栗的第一生产大国,板栗在我国的种植范围遍及20余省,2010年我国板栗产量达到约16.2万吨,且产量逐年增加。板栗壳是食品加工行业的废弃物,每年栗区有大量废弃的板栗壳被随地焚烧或腐烂,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火灾。实际上,作为一种易获取、成本低的农业废弃物,板栗壳本身具有较多可键合有机物的官能团,如羰基、胺基及酚羟基等,这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吸附材料。利用板栗壳制备吸附剂处理废水中活性红15,不仅开辟了板栗壳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而且使受活性红15污染的废水得到净化,同时解决因废弃板栗壳的不当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板栗壳吸附剂及吸附活性红15染料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将板栗壳吸附剂用于溶液中活性红15的吸附去除。
一般应用时,用蒸馏水洗涤板栗壳去除杂质后,在60~105℃条件下烘24~48h,用粉碎机将板栗壳破碎,筛选出600~1000μm的板栗壳颗粒,即得到板栗壳吸附剂。
上述板栗壳吸附剂用于溶液中活性红15的吸附去除优选条件为:将含活性红15的溶液调节pH为1~4(优选为1.0),加入板栗壳吸附剂,使得板栗壳吸附剂浓度为8~40g/L,吸附24~48小时后,过滤分离,滤液调至中性,排放。
活性红15溶液中活性红15的浓度优选为10~200mg/L。
板栗壳吸附剂用于溶液中活性红15吸附后碱性条件下解吸附再生是可行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板栗壳吸附剂用于含活性红15的溶液或废水处理,与混凝、膜分离、电化学、化学氧化等方法相比,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成本低。本发明所述的板栗壳吸附剂,对活性红15的吸附容量大(20℃,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Q0是7.56mg/g)、去除效果显著(活性红15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6.42%)。本发明所述的吸附剂,易于获取,易于制备,廉价,高效,对环境友好,不仅使受活性红15污染的废水得到净化,而且为板栗壳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实现了板栗壳的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初始pH对板栗壳吸附剂吸附活性红15效果的影响;
图2为活性红15的吸附效果与本发明的板栗壳吸附剂用量的关系曲线;
图3为活性红15的吸附效果与活性红15初始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4为板栗壳吸附剂吸附活性红15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图5为板栗壳吸附剂吸附活性红15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图6为板栗壳吸附剂在吸附活性红15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取一定质量的板栗壳,用蒸馏水洗涤板栗壳去除杂质后,在60℃条件下烘48h,用粉碎机将板栗壳破碎,筛选出600~800μm的板栗壳颗粒,即得到板栗壳吸附剂。
取板栗壳吸附剂1.0g分别加入溶液pH值为1.0、2.0、3.0、4.0、5.0、6.0、7.0、9.0、11.0,50mL50mg/L的活性红15溶液中,于20℃下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150转/分钟)24小时后,过滤分离,测定滤液中剩余活性红15的浓度。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吸附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传动辊压机
- 下一篇:一种含蓬莪术环二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