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9968.6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马达文;汤亚斌;易翀;程咸立;丁仁祥;李赛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K61/00;A01K61/02;A01K67/02;A23K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综合 进行 多种 水产 动物 养殖 水稻 种植 方法 | ||
1.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
A、稻田准备:包括稻田选择、稻田改造与建设和环沟消毒;稻田基本条件是:便于看护、地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好、旱不干且雨不涝、排灌通畅和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所述稻田改造与建设包括:开挖环沟或同时开挖田间沟、加高和加宽田埂、建立防逃和防侵害设施及建立进水和排水系统、建立晒台和饵料台;环沟和田间沟挖成后进行消毒,以杀灭沟内敌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
B、移栽水生植物:稻田经消毒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饵料及提供遮阴和躲避的场所;
C、投放活食物:在稻田中投放活食物,包括活螺蛳, 由活食物自然繁殖,作为水产动物天然饲料和净化水质;
D、水稻栽插:包括水稻品种选择;主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和可深灌的紧穗型中稻品种;栽插时期为中稻的栽插时节;
E、水产动物苗种的投放:在一定的时期內放养一定密度的经济价值较高并能充分利用稻田内天然饵料生物的水产动物,包括鳖类、虾类、鱼类;
F、饵料投喂:主要饵料是低价的鲜活鱼,或加工厂或屠宰场下脚料;
G、日常管理:包括水位水质调控、晒田和虫害防治;所述水位、水质调控是根据水产动物和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位的要求,控制稻田水位;所述晒田:是轻晒或短期晒,以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或以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加注新水时,控制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所述虫害防治主要是设置频振灯杀灭水稻害虫,通过提高水位淹死害虫的卵以及利用放养的水生动物吃掉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的幼虫;
H、水产动物捕捞:当水温降至一定温度以下时,停止饲料投喂;水稻收割后采用干塘法收获爬行动物中华鳖;小龙虾经过饲养,有一部分在水稻栽插前达到商品规格,即适时捕捞,捕大留小,降低稻田放养密度,促进小规格的小龙虾快速生长;
J、水稻收割:保持稻田的环沟及田间沟内一定的水位,田面无水,以人工或机械收割,随割随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的水产动物苗种选自中华鳖、小龙虾和异育银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沟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供水产动物活动、避暑、避旱和觅食的环沟,或同时在稻田中间增开田间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高和加宽田埂是利用挖环沟或田间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所述加固是对泥土打紧夯实,以增强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防逃和防侵害设施是由朝向稻田的內侧硬质板材防逃墙和背向稻田的外侧聚乙烯防逃网组成的封闭围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排水系统是保证使稻田旱不干、雨不涝的,包括环沟、田间沟和管道系统,进水口在田埂上,排水口在稻田的最低处,且进水口和排水口在稻田对角线的两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晒台和饵料台,是在向阳沟坡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硬板饵料台兼做晒台,饵料投在露出水面的饵料台上;设置晒台的作用在于提高中华鳖体温以促进生长并利用太阳紫外线杀灭体表病原,提高中华鳖的抗病力和成活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环沟宽2.5~3.5米,沟深0.6~1米;田间沟宽1.5~2.5米,沟深0.4~0.8米;环沟6和田间沟8面积之和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所述的田埂高度在稻田水平面以上至少0.5米,埂面宽至少1.5米,池堤坡度比为1∶1.5~2;防逃和防侵害设施硬质板材防逃墙和聚乙烯防逃网埋入土中20~30厘米;防逃墙露出地面高50~60厘米,稻田四角转弯处要做成弧形,以防止中华鳖和小龙虾沿夹角攀爬外逃;防逃墙与密眼防逃网距离40~60厘米,防逃网露出地面高1.2~1.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9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参养殖池塘漂浮保苗网箱
- 下一篇:一种茶叶缓释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