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9574.0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生;孟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如图1所示,其壳体通常采用钢或铝制成,对于具有封闭端的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底部极耳一般是采用焊接的方式直接焊接在壳底,但是,由于壳体底部为筒形体的封闭端,在焊接时根本无法看视,为“盲焊”,焊接功率偏低则发生虚焊,若焊接功率偏高,则又会破坏底部壳体表面的镀层,造成底部腐蚀或凸斑,因而这种焊接方式可靠性差,制造出的电池可靠性差;且盲焊容易造成极耳与底部接触面不平整而导致出现打火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此种焊接方式因为焊接时无法目视,只能通过后续的检验验证焊接是否良好,如若焊接不良,需返工焊接,如此反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高;再者,在多极耳卷芯设计中,如果采用底部盲焊的方式,多极耳焊接的可靠性和焊接阻抗的一致性无法保障,从而造成在多极耳处电流积聚的不平衡性,制造出的产品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避免虚焊、打火等问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筒形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卷芯、端部与所述卷芯电性连接的正极耳或负极耳及设于所述卷芯端部处的绝缘垫片,所述壳体具有一封闭端和一开口端,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另一端穿越所述绝缘垫片与一导电的金属片电性连接,所述金属片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相对,所述金属片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壳面相抵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与所述金属片的边缘相对的位置且围绕所述金属片的边缘具有一凹槽,所述金属片边缘与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抵顶。
具体地,所述金属片的形状与所述壳体内腔的截面形状相对应。
更具体地,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与所述金属片焊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更具体地,所述卷芯为叠片式卷芯或卷绕式卷芯。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制备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
将所述正极浆料涂布于正极集流体上,形成具有正极复合材料层和正极集流体的正极片;
将所述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上,形成具有负极复合材料层和负极集流体的负极片;
分别对所述正、负极片进行辊压;
将所述辊压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切成多片;
在所述分切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上分别焊接正极耳和负极耳或冲切形成正极耳和负极耳;
对焊接或冲切后的所述正极片、负极片进行层叠或卷绕,得到具有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的卷芯,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由所述卷芯的端部引出;
在所述卷芯端部处设置一绝缘垫片,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穿越所述绝缘垫片;
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具有内腔的筒形金属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封闭端和开口端相对设置;
提供一导电金属片,并使所述金属片容纳于所述壳体内;
将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金属片上;
将所述金属片、卷芯构成的组合体沉入所述壳体底部,所述金属片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相对;
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与所述金属片相对的位置对所述金属片进行滚槽固定,使所述金属片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壳体电性导通。
具体地,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与所述金属片之间为焊接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壳体采用钢材或铝材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将电池卷芯端部处的正极耳或负极耳在电池壳体外与一导电金属片焊接,既而将该组合体沉入电池壳体的封闭端,使金属片与壳体的封闭端相对,再通过滚槽机将金属片固定于壳体内部,与现有技术中极耳直接在壳体内与壳体封闭端的壳面焊接相比,其将传统的“盲焊”转化为可视焊接,从而避免了虚焊、出现斑秃等品质问题,还可避免因盲焊造成极耳与底部接触面不平整而导致出现打火现象;进一步地,因为为可视焊接,可大大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及成功率,从而可减少返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可视焊接可以提高多极耳底部焊接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流的平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有技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