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8735.4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卫明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周智博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稳定性 肥料 添加剂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以及人们生活提高,要求农业不断提高产量和提高品质,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增产因素中所占权重为30%以上。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其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是肥料利用率低、肥效期短功能单一,其中氮肥肥效期只有30-50天,而一般农作物需肥期为90-120天,肥效期与作物需肥期不协调,农业生产中只能采用多次施肥来解决,追肥操作费时费力,与现代农业极不相称,氮肥利用率只有30-40%,另外,60-70%由挥发、进入大气和水体,造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磷肥利用率变低,当季利用率只有20-25%,延长肥效对农业有利,能达到一次性施肥、免除追肥工序,具有增产、节肥、省工的综合效益,而提高利用率不仅对农业,特别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具有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此,从2005年以来国家在一号文件中逐年加重要求,尽快推广应用包括稳定性肥料在内的缓控释肥料。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趋渐重视,,其中重金属镉超标污染的食品如湖南、广东一带的“毒大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镉的来源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造成,但农作物的吸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可以通过肥料及其添加剂改变土壤,根据小环境减少作物对镉的吸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锌与镉有拮抗作用,当土壤中锌含量高时,作物对镉的吸收减少;另外,土壤的PH值(酸碱度)是影响作物吸收镉的重要因素,当土壤PH值高时,作物吸收镉减少,反之亦然,为此,可通过增加土壤中锌含量和增加土壤PH值来达到作物对镉的吸收。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相关技术有:添加剂酶抑制剂对苯二酚的长效录素(专利号:85109580);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的长效碳酸氢铵(专利号:90105012);添加剂两种抑制剂的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专利号:99113382)。
磷肥在土壤中的行为与过程与氮肥不同,氮肥主要是分解转化快,作物来不及吸收而挥发淋失,利用率低,肥效期短;磷肥是易于被土壤胶体(ca、Mg、Fe、Al)固定,使作物难于吸收而利用率低。为此,有磷素活化剂(专利号:200610046170)使施入土壤中的磷减少固定,要可使先前固定在土壤中的磷适度融化,使作物吸收,以提高磷素利用率。
肥料的另一发展趋势是多功能,为此有保水氨肥增效剂(专利号:03134200)和多功能药肥的出现和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它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长肥效期和减少因作物吸收重金属镉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它是用以下原料按质量分数比构成: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和(或)硫脲:10~30;
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和(或)儿茶酚:5~15;
PH调节剂(磷素活化剂)木质素磺酸铵和(或)木质磺酸钠:7~20;
金属镉拮抗剂(微量元素)硫酸锌和(或)氧化锌:5~15;
辅料沸石粉和(或)锰泥:20~73.
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是:
铵上述质量分取各原料,经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在混合机中搅拌6~12分钟,即得。
优点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及其生产工艺,它是将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PH调节剂(磷素活化剂)、金属镉拮抗剂(微量元素),有机配伍,巧妙结合,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效果。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便易行,将上述原料按配方比例、经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在混合机中搅拌6~12分钟即可。将制成的添加剂按质量分5~20%比例加入到各种复合肥,专用肥、BB肥中,不增设备,不改变原生产工艺,即可生产出各种相应的多功能(降镉)稳定性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卫明,未经王卫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化DNA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型防火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