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17938.1 | 申请日: | 2013-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启锐;张煜;郑晓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3/12;A61K35/56;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肾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
现有的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主要是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但是现有的西医治疗普遍对于慢性肾炎的治愈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15-40;白茅根15-40;紫草10-30;地榆炭10-30;杜仲炭10-30;生黄芪30-70;生地15-40;白术10-30;血余炭10-30;小蓟15-40;紫花地丁15-40;黄柏5-20;侧柏叶10-30;地龙10-30;茜草10-30;蒲公英15-40;川牛膝10-30; 怀山药10-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20;白茅根20;紫草15;地榆炭15;杜仲炭15;生黄芪40;生地20;白术15;血余炭15;小蓟20;紫花地丁20;黄柏10;侧柏叶15;地龙15;茜草15;蒲公英20;川牛膝15;怀山药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15;白茅根15;紫草10;地榆炭10;杜仲炭10;生黄芪30;生地15;白术10;血余炭10;小蓟15;紫花地丁15;黄柏5;侧柏叶10;地龙10;茜草10;蒲公英15;川牛膝10;怀山药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40;白茅根40;紫草30;地榆炭30;杜仲炭30;生黄芪70;生地40;白术30;血余炭30;小蓟40;紫花地丁40;黄柏20;侧柏叶30;地龙30;茜草30;蒲公英40;川牛膝30;怀山药30。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上述原料除大黄外充分混合后,在室温下浸泡30-60分钟;、
加水并使液面超过药面后;用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5-40分钟;添加大黄,继续煎煮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出留存;
然后重新加水并使液面与药面持平,继续开锅煎煮15-25分钟;将煎煮后的药液与留存药液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经过超过315例的临床试验表明,该中药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有效率达到90%,其中70%病例有明显好转。同时该中药无毒无副作用,能够对慢性肾炎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该药物成本低,容易制备,可以在民间推广,降低病患 的用药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15-40;白茅根15-40;紫草10-30;地榆炭10-30;杜仲炭10-30;生黄芪30-70;生地15-40;白术10-30;血余炭10-30;小蓟15-40;紫花地丁15-40;黄柏5-20;侧柏叶10-30;地龙10-30;茜草10-30;蒲公英15-40;川牛膝10-30;怀山药10-30。
优选的,该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太子参20;白茅根20;紫草15;地榆炭15;杜仲炭15;生黄芪40;生地20;白术15;血余炭15;小蓟20;紫花地丁20;黄柏10;侧柏叶15;地龙15;茜草15;蒲公英20;川牛膝15;怀山药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启锐;张煜;郑晓红,未经张启锐;张煜;郑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7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