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7702.8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高仁璟;赵剑;张延康;刘书田;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厚度 结构 高阶模态微 质量 传感器 及其 灵敏度 提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它包括一个与固定块(1)固定连接的变厚度梁(3)和压电薄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2)设置在变厚度梁(3)连接固定块(1)的一端,变厚度梁(3)靠近自由端部分采用厚度呈阶梯变化的悬臂结构;通过测量悬臂结构在吸附探测物前、后的谐振频率差△f,计算得到探测物的质量m;所述变厚度梁(3)与压电薄膜(2)的重叠部分为复合层,无压电薄膜覆盖部分的悬臂梁为弹性梁延伸部分,弹性梁延伸部分又分为弹性梁延伸层厚段和弹性梁延伸层薄段两部分,在保持压电层长度l1和压电层厚度t1、弹性梁延伸层厚段厚度t2、弹性梁延伸层薄段厚度t3及悬臂梁总长度(l1+l2+l3)不变的前提下,让弹性梁延伸层厚段长度l2与弹性梁延伸层薄段长度l3的比值l2/l3,在0<l2/l3<8范围内变化。
2.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它包括一个与固定块(1)固定连接的变厚度梁(3)和压电薄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2)设置在变厚度梁(3)连接固定块(1)的一端,变厚度梁(3)靠近自由端部分采用厚度呈阶梯变化的悬臂结构;通过测量悬臂结构在吸附探测物前、后的谐振频率差△f,计算得到探测物的质量m;所述变厚度梁(3)与压电薄膜(2)的重叠部分为复合层,无压电薄膜覆盖部分的悬臂梁为弹性梁延伸部分,弹性梁延伸部分又分为弹性梁延伸层厚段和弹性梁延伸层薄段两部分,在保持压电层长度l1和压电层厚度t1、悬臂梁总长度(l1+l2+l3)和弹性梁延伸层厚段厚度t2不变的前提下,让弹性梁延伸层薄段厚度t3与弹性梁延伸层厚段厚度t2的比值t3/t2,在0<t3/t2<1范围内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厚度梁(3)的上部设有一个压电薄膜(2),且压电薄膜(2)的长度小于变厚度梁(3)的长度,压电薄膜(2)的宽度与变厚度梁(3)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厚度梁(3)采用上层梁(4)与下层梁(5)粘接在一起的组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厚度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及其灵敏度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梁(4)和下层梁(5)的长度和厚度不同,且上层梁(4)的长度大于下层梁(4)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77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式高散热语音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手写功能的平板电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