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7341.7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4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金;李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51/02 | 分类号: | B21D51/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封闭 螺旋 形变 薄壁 壳体 零件 成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装置为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方法中用的一次成形装置,一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一凹模(1)、第一凸模(2)和压料装置(3),所述第一凹模(1)由横截面为梯形的板材弯成非封闭筒状结构,该梯形板材的第一上底边(a)与第一下底边(b)的第一内侧棱(K)相接触,所述第一凹模(1)的下端面沿周向加工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直径由第一下底边(b)端至第一上底边(a)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凸模(2)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配合的第一凸缘(2-1),所述第一凸缘(2-1)与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隙与成形薄壁零件的坯料厚度相同,压料装置(3)套装在第一凸模(2)上,压料装置(3)的内壁与第一凸模(2)的外壁吻合,压料装置(3)内侧壁的上端设有板料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料槽(3-1)的深度由第一下底边(b)处至第一上底边(a)处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模(1)上的第一凹槽(1-1)中靠近第一下底边(b)端处沿内壁设有第一凹坑(1-2),所述第一凸模(2)上与第一凹坑(1-2)对应处设有第一凸起(2-1)。
4.一种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装置为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方法中用的二次成形装置,二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二凹模(21)、第三凹模(22)、固定板(23)、连接元件(24)和第二凸模(25),所述第二凹模(21)由横截面为梯形的板材弯成非封闭筒状结构,该梯形板材的第二上底边(c)与第二下底边(d)的第二内侧棱(L)相接触,所述第二凹模(21)的下端面沿周向加工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二凹槽(21-1),所述第二凹槽(21-1)的直径由第二下底边(d)端至第二上底边(c)端逐渐变小,第三凹模(22)与第二凹模(21)上、下设置,第三凹模(22)的下端面沿周向加工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三凹槽(22-1),第三凹槽(22-1)与第二凹槽(21-1)以第二凹模(21)的上端面为基准对称设置,从俯视看,第三凹模(22)的周边形状与第二凹模(21)的非封闭筒状结构的周边形状相同,第三凹模(22)的下端面中心处设有第二凸模槽(22-2),第二凸模(25)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三凹槽(22-1)相配合的第二凸缘(25-1),所述第二凸缘(25-1)和第三凹槽(22-1)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凸缘(2-1)和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隙相同,第二凸模(25)的外壁周边形状与第三凹模(22)的外壁周边形状相同,第二凸模(25)的中心处设有固定板安孔(25-2),固定板(23)设置在固定板安孔(25-2)中,且通过连接元件(24)与第三凹模(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非对称非封闭螺旋形变径薄壁壳体零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模(21)上的第二凹槽(21-1)中靠近第二下底边(d)端处沿内壁设有第二凹坑(21-2),所述第二凸模(25)上与第二凹坑(21-2)对应处设有第二凸起(2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73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护理用输液装置
- 下一篇:马铃薯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