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2-苯基羧酸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5497.1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峰;马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瑞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32 | 分类号: | C07C67/32;C07C69/6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孙立冰 |
地址: | 22601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苯基 羧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2-苯基羧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苯基羧酸酯(1)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结构式如下:
2-苯基丁酸乙酯(R为Et;R’为Et)可用于抗凝血药吲哚布芬与减肥药曲美布丁的合成。如:
2-苯基丁酸乙酯(R为Et;R’为Et)可用于合成解痉药布替他酯:
2-苯基羧酸酯(1),其传统的合成方法,采用苯乙酸酯在醇钠条件下与卤代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经分离制得。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由于该反应的不完全性,在反应结束后,有部分原料苯乙酸酯未能反应,同时有部分副产物双取代苯乙酸酯(2)生成。产物(1),副产物(2)及原料苯乙酸酯沸点较为接近,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操作繁琐。通过多次蒸馏得到产物(1),纯度不高(最高不超过98.8%)。由于有一定量的副产物生成,产物收率不高(70~80%),采用下述方法制备,产品含量和产率见表1:
(1)2-苯基丁酸乙酯(1a)
于500ml干燥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0g(0.50moles)17%乙醇钠乙醇溶液,82g(0.50moles)苯乙酸乙酯,搅拌升温,于40℃滴加56.7g(0.52moles)溴乙烷。约0.5小时加完。于50-55℃反应3小时。于50℃减压回收乙醇。用2×100ml10%盐水洗涤。两次有机层减压蒸馏,收集96-98℃/5mmHg的馏分,得72.1g1a,含量98.8%,收率75.1%。
(2)2-苯基丙酸乙酯1b(R=Me,R′=Et)、
(3)2-苯基戊酸乙酯1c(R=Pr,R′=Et)
(4)2-苯基己酸甲酯1e(R=Bu,R′=Me)
(5)2-苯基-3-甲基丁酸甲酯1h(R=Bu,R′=Me)
(2)、(3)、(4)、(5)的制备方法同上。
表1 直接烷基化法合成2-烷基苯乙酸酯(1)产率
发明内容
发明人研究发现:苯基烷基丙二酸二酯(4)在10~50%mols醇盐的醇溶液作用下于加热快速分解为2-苯基羧酸酯(1)转化率达98%以上,而且得到一种副产物,经结构确证为碳酸酯。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R代表甲基、乙基、异丙基或正丁基;
R′代表甲基或乙基;
R″代表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
M代表Na或K。
其中反应温度优选70~80℃。
R”OM的摩尔浓度优选10%~20%。
原料(4)与R”OM的摩尔比优选为2:1~10:1。
其反应后处理方法优选为:反应液加入冰乙酸,加水,搅拌分层,取有机层,盐水洗涤,常压蒸馏得化合物(3),再减压蒸馏,即得化合物(1)。
其中冰乙酸与R”OM的摩尔比优选1.2:1.0~1.5:1.0。
水的加入量与冰乙酸的重量比优选25:1~60:1。
推测其可能的机理:
使用10%~50%mols的醇盐R“OM足以分解1mol(4),反应生成的R”OM循环进攻(4),而使(4)逐步完全分解为(1)。
对于以上反应机理进行结构分析:由于化合物(4)空间位阻较大,基团之间的张力使得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在醇盐作用下易于进攻羰基形成活化能较低的(1)的金属盐,与醇进行反应生成(1)及醇盐。醇盐进行循环进攻反应,最终将(4)全部分解为(1)。
进一步实验发现:(4)的空间位阻越大,在醇盐作用下,分解速度越快;位阻越小,分解速度越慢。当R=Me,Et,Pr,n-C4H9,R′=Me,Et时,(4)在10%-50%mols醇钠溶液下于2~4小时可完全转化为(1),转化率98%以上;而当R=H时,(4)分解速度较慢,于15-20小时,转化率为40-50%;而采用位阻更小的2,2-二乙基丙二酸二乙酯与醇钠反应时,反应时间更长,几乎不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瑞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瑞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