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厚度带材轧制的两道次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5449.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8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斐;李山青;姜正连;张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3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厚度 轧制 两道次 方法 | ||
1.一种用于变厚度带材轧制的两道次轧制方法,系对厚度H0的等厚带材,轧制成具有h1和h2两个等厚段厚度,所述等厚段长度分别为L1和L2,L1和L2之间形成过渡段长度为T1,其特征在于,在轧制之前,先按后一道次是恒轧制力的方式,计算第一道次所需的压下量及各段的长度,
即,对于来料厚度是H0的等厚带材,
1)根据经验给定第二道次目标轧制力PSET;
2)先假设第一道次的出口厚度h1_i和h2_i,h1_i和h2_i分别大于成品厚度h1和h2,
3)计算第一道次轧制所需的轧制力、轧制功率参数,
4)判断:步骤3)所得第一道次轧制力是否超过轧机性能范围,若超过轧机能力,则返回重新设定h1_i和h2_i,并再次执行步骤3);
5)根据第一道次的出口厚度计算出第一道次出口带材的变形抗力KF1_i和KF2_i;
6)计算第二道次将带材由h1_i和h2_i,即第一道次出口的两个等厚段厚度轧制到成品厚度h1和h2所需的第二道次实际轧制力Fr1和Fr2,判断第二道次实际轧制力Fr1和Fr2与预设的上述给定的第二道次目标轧制力PSET的偏差是否落在设定的范围内,若超出范围,重新设定h1_i和h2_i并再次执行步骤3);
7)按照每段体积不变的原则,并忽略带材的宽展,第一道次出口的带材长度为L1_i+T1_i+L2_i,根据相应的轧制力Fr1和Fr2计算出第二道次对应出口的带材长度为L1+T1+L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变厚度轧制的两道次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带材变形抗力计算公式是:
ks=k(ε+m)n,
其中,ks是静态变形抗力,
ε是轧制过程平均的应变率范围1.15~1.33,
带材变形抗力参数分别为:
k<100,n<1.0,m=0.01,
k为基准值(MPa);n表示变形抗力的斜率;m是偏移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变厚度轧制的两道次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Hill公式计算第二道次轧制力:
式中,P—为计算轧制力(kN);
b—为第二道次带材宽度(mm);
kp—为带材动态变形抗力,(kN/mm2);
其中,—变形速率(s-1),采用Ekelend公式计算
vr为机架速度(mmin)
α表示受影响的灵敏度指数,等于。
κ—为带材张力影响系数;
tb、tf—带材的后、前张力(MPa);
r—为带材的相对变形量,
R′—为工作辊压扁半径(mm);
H、h—分别为带材的入口、出口厚度(mm);
Dp—为考虑压扁后的外摩擦应力状态系数,
Zp—为带材轧制力计算自适应系数,范围0.7~1.3。
优选的是,Zp范围0.9~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4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