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5311.2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军;李信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海军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00;A61K36/00;A61K36/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生产 方法 | ||
一种中药生产方法是一种中药湿润微化粉碎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将粉碎过的干燥药粉加入适量的水,在湿润状态下,进一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级的微化颗粒,从而使该药物具备微化颗粒的特性,以实现提高药物疗效之目的。其方法如下:
将粉碎过的干燥药物(主要为中药,也可以是西药和非药用生物类物料)即药粉加(拌)入适量的水(也可以是其它液体,如用于制作配剂的中药可直接用酒),以药物吸水至饱和状态为度,对于粘性大难以粉碎的药物如麦冬、生地之类,可切片后加(淋)水待吸至饱和状态后粉碎成湿泥状,如加工的是鲜(湿)品可直接粉碎成湿泥状,两者粒度应与干粉相类,粉碎过程中亦可视情况加入适量水分以利加工,进入湿润粉碎时,应加(拌)水使药物成稀泥状,由于药物所能微化的程度与湿度正比例关系,故湿度应随着药物颗粒尺寸的逐渐缩小而逐渐上升,随着粉碎的进行,应继续以连续方式加入适量水分,当药物颗粒直径缩小至约一微米时,湿润状态即湿度在原有基础上逐渐上升至略呈淋漓状,如生地与水的重量比份约为1∶1时为吸水至饱和状态,约为1∶2-1∶3时呈稀泥状,约为1∶4-1∶5时略呈淋漓状,随着粉碎的继续进行,应继续以连续方式加入适量水分,使湿度继续上升至呈淋漓状态,如生地与水的重量比份从约为1∶4-1∶5继续上升至约为1∶6-1∶7时呈淋漓状态,液态物质如脂肪、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砂糖与水的重量比份从机械力打击开始约为1∶2逐渐上升至1∶6,在这样湿度或溶度呈动态变化的条件下,将药物粉碎裂解成纳米级的微化颗粒,粒度大小可视临床需要,通过调整湿度或溶度来控制,温度以常温(不冷不热)为佳,脂肪类较高,以水能与之融合为度,单位时间内粉碎的药量视粉碎难易程度和粉碎速度而定,应尽量缩短从湿润粉碎开始到进入纳米级颗粒时滞留的时间,如手工制备最好不要超过10-15分钟,加工好的药物在常温(最好在40℃以下)下干燥或除去水分后,固体物质可制成粉末备用。
适用范围:该制备方法主要用于中药的微化处理,也适用于西药及非药用生物类物料的微化加工。
制备效果:经过微化处理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渗透能力。
药物在干操的条件下粉碎,其颗粒较为粗糙,且药物的特性不会发生改变。与之相比,在湿润的状态下粉碎,当物体打击粉碎药物时,便会在打击力所及局部产生一个瞬时高压,以促使液体朝四周进开,并在进开的同时对药物颗粒产生撕裂作用,在这里,水是撕裂剂,药物颗粒在粉碎、撕裂的反复共同作用下,逐渐被裂解成纳米级的微化颗粒。临床事实说明,微化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渗透能力。液态物质如脂肪,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砂糖加水也成液态,依照常理,液态物质是不能粉碎的,但加水后,在机械力打击下,液态物质也可以具备微化颗粒的特性,这说明水是良好的撕裂剂。
由于干燥药物强度较大,故湿润粉碎前需加水使药物吸至饱和状态,以促使药物发胀软化,降低药物强度,以利粉碎加工.又由于药物所能微化的程度与湿度(以湿润状态为准,具体为水与药物的重量比份,由干各种药物的比重及吸水能力不一样,故不同药物所需水与药物的重量比份也不同,但其湿润状态却是一致的)成正比例关系,故湿度应随药物颗粒尺寸的缩小而逐渐加大,开始粉碎时药物颗粒较粗,湿度不需太大,因前期粉碎以机械力为主,太大则药物受力状况不佳,且会导致较多药物有效成分的释出,虽然机械力打击对这些成分也会发生作用,但在固体成分占绝对比例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微乎其微,由于药物在未进入纳米级前释出的成分不具有微化颗粒的特性,较多这种成分的释出会降低产品的纯度:但湿度也不能太小,太小裂解效果不佳,且当药物颗粒微化至一定程度时则停滞不前,此时机械力打击就会徒劳无功,故湿度要与药物颗粒微化的进程相适应,具体应比在该湿度下所能微化的最小颗粒超前一步,以确保粉碎效果,加快微化进程。同理,在湿润微化粉碎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从湿润粉碎开始到进入纳米级颗粒时滞留的时间,以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释出,提高产品纯度。液态物料的粉碎裂解与固体物料相类,加水量也是从低到高,因高浓度液态物料的受力状况比低溶度好。
中药湿润微化粉碎处理方法简单实用,本申请人常用手工方法制备中药微化颗粒。手工制备可在药臼中进行,加水用针管射注或滴注每次干药量0.3-0.5克,一般如法杵击20-30分钟即可,手工制备用于植物类、虫类药物效果均可,金石、甲壳类差些。
中药微化颗粒可作为外用制剂的渗透剂,对于“不通则痛”之类的病症疗效尤其显著。微化药物具有“走而不守,动而难静”的特点,与普通药物相比显得异乎寻常的活跃,且纯度越高,粒度越小,药力越强。微化药物的使用应根据其特点,对制剂中的药物组合作适当的调整。这里介绍一种微化中药的便用方法,以供参考,其方法是:在中药制剂中一般不要全部使用此类药物,可选择制剂中具有特定治疗意义的部分一味或几味即可,如果使用的是行散类微化药物,应注意保护正气,如欲其守,因微化药物不善守,宜加守药以助其守,因其善透,药力易分散,可适当增加其剂量,如此,借助于微化药物良好的治疗作用和渗透能力,即可以实现提高制剂疗效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海军,未经赵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