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海湾扇贝的跨海区低碳常温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981.2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都;张国范;李莉;吕翠婷;李晓明;李春顺;徐刚明;贾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海湾 扇贝 跨海 区低碳 常温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湾扇贝低碳育苗的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海湾扇贝的跨海区低碳常温育苗方法。
技术背景
海湾扇贝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为当地的一种重要的采捕型双壳经济贝类。贝壳呈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海湾扇贝多数分布在海面下3-10米处,性格比较泼辣,耐温范围-1-31℃,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其耐盐范围为16‰-43‰,适盐范围21‰-35‰。海湾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经过8个月,平均壳高能达5-6厘米以上,最大个体达7厘米左右,生物学最小型为2.2厘米。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春季培育的苗种,养殖到秋季(壳高达5厘米左右)性腺就成熟。性腺局限于腹部,精巢位于腹部外周缘,成熟时为乳白色;卵巢位于精巢内侧,成熟时褐红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在性腺逐渐成熟过程中,黑膜逐渐消失,精巢与卵巢差别分明。
海湾扇贝在引进我国后,由于海湾扇贝育苗和养成技术的成功和广泛的推广使其很快就成为我国北方海区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辽宁、山东两省已经形成了海湾扇贝两个主要养殖区并发展到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等省。1990年的养殖产量已达20万吨,近几年更是达到100多万吨,为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的价格不断上升,且国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主要以煤炭锅炉加温海水进行反季节育苗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这也严重影响整个海湾扇贝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海湾扇贝的跨海区低碳常温育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海湾扇贝的跨海区低碳常温育苗方法,以我国北方海区所养殖的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成熟个体为亲贝,将亲贝跨海区运至福建以南我国南方海区,而后将亲贝于自然海水进行常温育苗,并经当地海区中间培育过冬后运回北方海区再进行养殖。
所用亲贝为我国河北、辽宁和山东海湾扇贝养殖海区当年所养殖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成熟个体。
所述亲贝跨海区运至福建以南我国南方海区具体是用保温箱装盛扇贝,并使箱中温度不高于10℃,而后将保温箱密封。
所述亲贝跨海区运至福建以南我国南方海区后将亲贝阴干后放入福建以南我国南方海区的自然海水中采卵和进行卵的孵化,孵化后孵化出的浮游幼虫用筛绢优选,而后在沙滤自然水中培育,光照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幼虫投喂前期以金藻为主,幼虫培养密度为6-8个/毫升,后期以扁藻和金藻混合饵料为主,幼虫密度为4-5个/毫升,培养至育苗池内1/3的幼苗出现眼点时进行投放附着基,待培养至壳350μm-400μm后装入网袋中挂到避风海湾中开始中间培育。
所述幼虫前期每天用常温沙滤自然水换水两次,每次更换育苗池内水的1/2体积,并于每隔三天倒换新池一次,投附着基后至挂海暂养中间不再换池。
待培养至壳350μm-400μm后装入网袋中挂到避风海湾中开始中间培育,进行中间培养至幼苗壳长生长至3-5mm时将扇贝苗从附着基上涮下,然后转入40目的聚乙烯网袋在继续在海上中间培育。
将经中间培育海湾扇贝稚贝以低温干运的方式运回北方。
将海湾扇贝稚贝放入事先准备好的0℃冰水中15分钟,使海湾扇贝稚贝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将海湾扇贝稚贝放入保温箱中,最上层加用海绵包裹冰瓶并用透明胶带将保温箱密封,确保箱中温度不超过10℃。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海湾扇贝低碳育苗的方法,在极大降低海湾扇贝育苗成本、增加了海湾扇贝的有效生长时间的同时,又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和粉尘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促进海湾扇贝育苗和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