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470.0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昌沃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364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发性 聚苯乙烯 夹芯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夹芯板用于大型工业厂房,仓库,体育馆,超市,医院,冷库,活动房,建筑物加层,洁净车间以及需保温隔热防火的场所。夹芯板外形美观,色泽艳丽,整体效果好,它集承重,保温,防火,防水于一体,且无需二次装修,是一种用途广泛,特别是在 对于建筑工地的临时设施如办公室,仓库,围墙等,更体现了现代施工工地的文明施工 ,尤其在快速安装投入使用方面,在可装可拆、材料的周转复用指数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能较大幅度降低建筑工地临时设施费用。
夹芯板产品是由两层成型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面板)和直接在面板中间发泡、熟化成型的高分子隔热内芯组成。这些夹芯板成品便于安装、轻质、高效。填充系统使用的也是闭泡分子结构,可以杜绝水汽的凝结。外层钢板的成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和强度要求,并兼顾美观,内面层成型为平板以适应各种需要。
现有技术的夹芯板中的夹芯层多使用珍珠岩粉碎后的细小颗粒,珍珠岩本身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产地来源有限,成本较高,且由于含有放射性杂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制造夹芯板成本较高,放射性杂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制造方法,包括配料、成型、固化烘干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步骤中,将水泥、粉煤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阻燃液、粘结剂、防水剂、水的混合物搅拌均匀,所述水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0.4-0.7,与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的质量比为1:0.012-0.03,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密度为0.03-0.08克/立方厘米。
优选的,所述固化烘干步骤中,将成型的板材进行升温烘干,所述升温烘干是将温度分段升温进行烘干的。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分段升温是每段升温20摄氏度,直至温度上升至100-120摄氏度。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烘干包括将成型板材在脱模前的一次烘干和脱模翻转后的二次烘干。
优选的,所述配料步骤中包括两次搅拌过程,第一次搅拌为将水泥、粉煤灰、泡沫颗粒、阻燃液搅拌均匀,同时将粘结剂、防水剂和水搅拌均匀,第二次搅拌为将第一次搅拌得到的两种混合物混合后再搅拌均匀。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4.25水泥。
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包括夹芯层,采用如前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制造方法制造,还包括包夹夹芯层的两层网格布,所述两层网格布外侧还分别有底料层和面料层,所述夹芯层由水泥、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和粉煤灰组成。
优选的,所述夹芯层端部还向外延伸有高于网格布包夹末端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开有条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突出部高度为10-30毫米,所述条形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内腔最大宽度。
优选的,所述水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0.4-0.7,与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的质量比为1:0.012-0.03,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密度为0.03-0.08克/立方厘米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替代了传统的珍珠岩颗粒,来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无毒无放射性,制成的夹芯板重量轻,并且具有一定保温隔音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制造方法的一种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端部放大示意图;
各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 2-网格布 3-底料层 4-面料层 5-条形凹槽6-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可发性聚苯乙烯夹芯板制造方法,包括配料、成型、固化烘干步骤,所述配料步骤中,将水泥、粉煤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阻燃液、粘结剂、防水剂、水的混合物搅拌均匀,所述水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0.4-0.7,与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的质量比为1:0.012-0.03,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密度为0.03-0.08克/立方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昌沃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平昌沃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航装置的实时方面看板引导设计方法
- 下一篇:生物质抑尘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