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4202.9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郭永超;庄利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联合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rcc1 基因 tubb3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及该试剂盒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利用铂类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原理是:铂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形成铂-DNA加合物,导致DNA链间或链内交联,引起DNA损伤,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人类肿瘤细胞中,铂类引起的损伤主要由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ER)进行修复,NER中的关键基因ERCC1与XPF表达产物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具有DNA5’端核酸内切酶活性,能识别和切除被铂类药物损伤的DNA部位,以完成DNA损伤的修复。因此ERCC1基因的表达量直接影响DNA的修复,ERCC1基因水平高则患者对药物造成的DNA损伤的修复能力越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越低。因此针对高表达ERCC1患者建议选用不含铂类药物的方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反之,ERCC1低表达患者在使用铂类药物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在2011年发布的美国国家癌症综合治疗联盟(NCCN)的临床治疗指南(第二版)中明确指出:“在接受铂类化疗前进行ERCC1mRNA表达水平检测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研究发现,细胞内微管蛋白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抗微管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TUBB3编码的3型β微管蛋白与抗微管类化疗药敏感性密切相关。在针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中都发现TUBB3mRNA表达水平与抗微管类化疗药的疗效相关。低TUBB3表达水平的肿瘤患者接受紫杉醇类化疗药物的效果较好,中位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期较长。反之,TUBB3高表达的患者的疗效较差。
目前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ERCC1和TUBB3mRNA的检测,然而,免疫组化的检测主要限于组织样品,而临床标本的连续采样存在很大的困难;常规RT-PCR技术不能对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且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不足使某些微量表达的标本未能被准确无误地检出,当前用于ERCC1和TUBB3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均不能对二者进行同时检测,从而大大限制了ERCC1和TUBB3在化疗用药指导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及包含该试剂的试剂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检测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其包含:第一引物对序列SEQ ID NO:1和SEQ ID NO:2,第一探针序列SEQ ID NO:3,第二引物对序列SEQ ID NO:4和SEQ ID NO:5,第二探针序列SEQ ID NO:6,,所述第一探针序列SEQ ID NO:3和第二探针序列SEQ ID NO:6的5’端连接有荧光基团,3’端连接有淬灭基团。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本发明的检测试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还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本发明的检测试剂盒用于判断个体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应用,该应用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可同时针对ERCC1和TUBB3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肿瘤患者的铂类、紫杉醇和长春碱类等化疗药物的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且该试剂盒在应用时操作简便,检测迅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ERCC1基因和TUBB3基因检测试剂,该检测试剂包含:第一引物对序列SEQ ID NO:1和SEQ ID NO:2,第一探针序列SEQ ID NO:3,第二引物对序列SEQ ID NO:4和SEQ ID NO:5,第二探针序列SEQ ID NO:6,所述第一探针序列SEQ ID NO:3和第二探针序列SEQ ID NO:6的5’端连接有荧光基团,3’端连接有淬灭基团。
具体地,上述引物对和探针序列分别为:
针对ERCC1的正向引物:5’-GGCGACGTAATTCCCGACTATG-3’SEQIDNO:1,
针对ERCC1的反向引物:5’-GAAGTTCTTCCCCAGGCTCTG-3’SEQIDN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联合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联合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