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吸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13765.6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花;胡东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吸机,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降低工作噪音的吹吸机。
背景技术
具备吹风与吸风两种功能的电动工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园林工具领域的树叶吹吸机中,该吹吸机主要用于落叶的清扫与整理。用户既可以通过吹风功能将地上的落叶吹走,也可以通过吸风功能将落叶吸进垃圾箱内。但是,这种吹吸机有一个共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作时的噪音过大,并不能适用所有的用户的需求。
关于噪音问题的解决,现有技术中也有所涉及。较为常用的一种思路是根据产生噪音的主要声源及其主要因子,来修改产品的结构设计。但是这种思路的推广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产生噪音的声源有很多种,其声波的振动频率各不相同,如果通过修改产品的结构来迁就声源的不同,那么就是本末倒置的情况了;同时,这种修改并没有抓住吹吸机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点,反而会增加设计时的成本,降低修改产品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作噪音的吹吸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吸机,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设于所述内腔里的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风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吹吸机还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连通口上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内腔中还设有消音管,所述消音管具有沿轴向贯穿的管口,所述管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消音管的外侧周向壁面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周向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消音管的外侧周向壁面上设有多个降噪孔,每个所述降噪孔连通所述外管内腔与所述消音管内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降噪孔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消音管周向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消音管包括沿轴向穿设在所述外管内腔中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周向壁面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周向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消音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间隙中填满消音材料。
优选地,所述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所述吹吸机采用了在声波传播的途中使用消音管进行降噪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吹吸机在工作时的噪音分贝数,同时两种实施例中的消音管在结构上均便于加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降噪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对吹吸机本身的工作性能影响非常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吹吸机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吹吸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吹吸机第一实施例消音管与外管的截面图;
附图4为本发明吹吸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吹吸机第二实施例消音管与外管的截面图。
其中:1-壳体,2-壳体内腔,3-电机,4-电机枢轴,5-风扇,6-第一连通口,7-第二连通口,8-连接管,9-外管,10-消音管,11-消音管内腔,12-中空层,13-降噪孔,14-消音材料,15-第一管体;91-第一装配外管,92-第二装配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1为本发明吹吸机的剖视图。所述吹吸机具有外壳1,外壳1具有壳体内腔2,所述壳体内腔2用于容纳动力部分的组件。所述动力部分的组件包括电机3、电机枢轴4、风扇5,风扇5通过电机枢轴4与电机3连接,风扇5优选采用离心式叶片,这样能够更好地将轴向风转化为径向风,提高吹吸的效果;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6与第二连通口7,该两处连通口都是用于连通壳体内腔2与外界;同时在壳体的一侧设有连接管8。在附图1中所呈现的是本发明吹吸机的吹风功能,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可以看出,当电机3带动风扇5旋转时,会将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连通口6处吸入壳体内腔,经过风扇5后向径向发散出去,从而使流动的空气向第二连通口7的方向移动,第二连通口7与连接管8连通,连接管8又与外管9连通;在外管9的内部设有消音管10,消音管10设有消音管内腔11,消音管内腔11一端通过连接管8与壳体内腔2连通,另一端直接与外界连通。
关于消音管的具体形式,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实施例,附图2-3为第一实施例,附图4-5为第二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3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莓姜汁饼干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自冷却新型潜污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