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12614.9 | 申请日: | 2013-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开合 导线 装针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针治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上的导线上往往需要压接端子,导线压接端子的过程为:将导线端部绝缘皮切开,然后加热并剥离端部的绝缘皮,然后将端子和导线装好,最后压接完成加工。但是导线剥离完绝缘皮后,其中间线芯包含有30多根小的线束,小的线束容易向各个方向散开,这样必须将线芯束缚好后,才能进行压接。目前一般都是将线芯通过漏斗孔,这样线芯通过漏斗孔后端的穿出口后会被整理齐整,然后压接端子。压接完成后,由于导线前端线芯部分压接了端子,而线芯后端的导线包裹有绝缘皮,两者的半径都大于漏斗孔后端的穿出口半径,这样导致整个导线就无法前后移动,给后续加工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芯通过漏斗孔后端的穿出口后会被整理齐整,压接完成后,由于导线前端线芯部分压接了端子,而线芯后端的导线包裹有绝缘皮,两者的半径都大于漏斗孔后端的穿出口半径,这样导致整个导线就无法前后移动,给后续加工带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开合漏斗孔,方便压接好导线穿出的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包括面板和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移动板、下固定板和移动架,在面板的后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与移动架相连,在面板的前端设置有竖向滑槽,所述上移动板设置在竖向滑槽内,且能够沿竖向滑槽上下移动,在滑槽内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在上移动板和下固定板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两个相配合能够组成漏斗孔,所述移动架与上移动板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上开设置有与漏斗孔位置相对的方形开口。
前述的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为方形移动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导线压接完端子后,通过气缸带动移动架向上移动,移动架再带动上移动板沿滑槽向上移动,这样上移动板和下固定板的两个凹槽相分离,即漏斗孔被打开,这样导线整体可方便的穿出装针治具,便于导线后续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包括面板1、气缸2、上移动板3、下固定板4和方形移动架5,在面板1的后端设置有气缸2,所述气缸2与方形移动架5相连,在面板1的前端设置有竖向滑槽6,所述上移动板3设置在竖向滑槽6内,且能够沿竖向滑槽6上下移动,在滑槽内6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4,所述方形移动架5与上移动板3相连接。
在上移动板3和下固定板4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两个相配合能够组成漏斗孔7,在面板1上开设置有与漏斗孔7位置相对的方形开口8,便于导线的穿过。
本发明可开合导线装针治具,导线压接完端子后,通过气缸2带动方形移动架5向上移动,方形移动架5再带动上移动板3沿滑槽6向上移动,这样上移动板3和下固定板4的两个凹槽相分离,即漏斗孔7被打开,这样导线整体可方便的穿出装针治具,便于导线后续的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2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