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杀虫剂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0773.5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平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P7/04;A01N4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杀虫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呋虫胺和噻嗪酮的复合杀虫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飞虱类害虫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南部稻区的稳产丰收,尤其是褐稻虱,不仅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而且隔5-8年总得暴发一次,造成大面积减产,损失严重。
目前针对此类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尤其是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仲丁威等药剂,这些药剂虽然时速效性好,但用量大,药效期只有4-5天,已经逐渐退出主流应用。
新的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化学名为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是一种杂环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够破坏昆虫的新生表皮的形成过程,阻断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杀灭害虫。这种药剂虽然具有较好的触杀、胃毒作用,和长达20天的残效期,但其速效差,一般施药后3-7天才显示效果;烟碱类杀虫剂如呋虫胺,化学名称为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亩用量在2-4克左右,药后3天防效达98%以上,残效期长达25-30天,但长期反复施用后易产生抗性,重蹈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覆辙,长期过度重复使用,会导致褐稻虱产生抗性而失去防效,另外此类药剂单独使用价格偏贵,应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用杀虫剂的缺陷,本身请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复配实验,发现通过将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组合,可以同时杀死害虫和虫卵,持效期长,并可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用于防治褐稻虱具有极好的使用效果,协同增效作用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杀虫剂,包括呋虫胺和噻嗪酮,其中在复合杀虫剂的有效含量中,呋虫胺占复合杀虫剂有效成份的0.1-98.0%,噻嗪酮占复合杀虫剂有效成份的1.0-98.0%,其余为不影响功效的辅料。
通过上述复配组成,杀虫剂中的呋虫胺作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对害虫以触杀胃毒为主并具有内吸性,使用在农作物上植物吸收向顶部分配,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对稻飞虱,具有速效、高效和持效的特点;杀虫剂中的噻嗪酮属低毒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触杀作用强,有胃毒作用,在水稻植株上有一定的内吸传导作用,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有良好防效。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将这两种农药类别不同的活性物质有机地结为一体,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优选的,在复合杀虫剂的有效含量中,呋虫胺与噻嗪酮的质量比为1∶5-10,在此比例下二者的协同增效效果最显著。
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杀虫剂中的各成分用量,优选的,呋虫胺0.1g.a.i-20g.a.i,噻嗪酮1.0g.a.i-70g.a.i,以亩有效用量计(g.a.i表示有效成分克数)。
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可以是农药领域任意可用的制剂类型,为了用药方便,便于运输存储,
所述复合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由呋虫胺、噻嗪酮和辅料及填料制成。
上述所称的各种辅料均为农药领域常用辅料,本发明并不限制具体的辅料组成和种类,任意本领域可用的助剂、填充料、润湿剂等各种辅料均可用于本发明,这些辅料也是市场上可以容易买到的。
响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杀虫剂在防治水稻、蔬菜作物上半翅目害虫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半翅目害虫为水稻褐稻虱,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对此类害虫具有最佳的防治效果,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预见,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能够作用于具备刺吸式口器的任意半翅目害虫。
申请人进行的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配方合理,适用性强,且成本低,应用前景很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70%呋虫胺/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60.0)100Kg
第一步:配料、混合
称取95%呋虫胺实物量10.52Kg(折百10Kg)、白碳黑5Kg、称取97%的噻嗪酮实物61.8Kg(折百60.0Kg)、助剂(NO、LS)14Kg、轻碳酸钙补足100Kg,依次倒入混合机中搅拌(30分钟)均匀。
第二步:粉碎
将混匀的母粉进行气流粉碎,结束以后,将主机物料和集尘器收集的物料再次混合(10分钟)。
第三步:检测各项指标合格,计量分装即成品.
实施例2:悬浮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平,未经张长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