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276.5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月阳;薛建明;管一明;王宏亮;刘珺;陈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60;B01D53/6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烟气 深度 净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燃煤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属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的烟气污染物中除目前已经纳入控制的烟尘、SO2、NOx之外,新修订的GB13223-2011标准也首次将汞纳入约束性指标控制,并进一步降低了烟尘、SO2、NOx的排放限值,成为全球最严环保标准。此外,PM2.5等细微颗粒物的排放控制问题也纳入到环保议题。
传统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面对新标准难有提升空间,或将付出昂贵的改造代价,而且对诸如PM2.5之类超细粉尘问题也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状况,提供一种燃煤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该装置设计巧妙合理,成本低。该装置易于高效清洗脱除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并高效拦截去除烟气中各种细微颗粒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燃煤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包括入口烟道、出口烟道、洗涤池、吹扫系统和清灰系统,还包括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和气流分配板,
所述入口烟道与出口烟道并行设置,两者相邻侧由气流分配板隔开,该气流分配板上开有若干个通气孔;出口烟道的下部与洗涤池连接;
所述洗涤槽内竖直安装有若干个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每个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均呈空心筒状结构,筒壁上设有微孔结构;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下口与导灰管密封连接,导灰管底部穿过洗涤池底部与设置在洗涤池外下方的清灰系统相连;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上口均密封连接一根导气管,且每根导气管的上口对应连接在气流分配板上,且每根导气管的上口与气流分配板的每个通气孔对应适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吹扫系统包括供气单元和输送管路,该输送管路上对应气流分配板的每个通气孔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喷气口。
所述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空心筒状结构,采用陶瓷或不锈钢材质制成,其微孔的孔径为:0.1~10μm。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气体阻力设计为:0.2kPa~70kPa。
所述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空心筒状结构的外周壁涂覆有疏水膜层,该疏水膜层为聚四氟乙烯、聚砜、尼龙、聚丙烯或醋酸纤维层,该疏水膜层的厚度为0.01~1mm,疏水膜层的孔径为0.1um~10um。
所述气流分配板上通气孔与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及导气管口径、数量相当,且呈均匀分布。排布间距、孔径根据需要处理的烟气量综合考虑确定。
所述清灰系统包括供气系统和输送管路,每个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底部通过导灰管路、灰斗及卸灰阀与输送管路连通。
所述洗涤池还配有洗涤液循环系统。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一套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能够实现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功能,可以替代传统火电厂复杂的烟气脱硝、除尘、脱硫三大设施,系统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占地少、投资省.随着新修订颁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出台,SO2、NOx、烟尘等排放限值已经成为全球最严的标准,传统工艺技术及装备遭遇技术瓶颈,而本发明装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新修订颁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本发明的燃煤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其中的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是采用耐温耐腐微孔陶瓷或不锈钢材质制成,外周壁涂覆疏水膜层,实现气液分隔、微孔滤尘、微气泡分散等功能。
本发明中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作用如下:
1、微尘过滤功能,它能够脱除烟气中各种细微颗粒物,包括PM2.5;
2、微气泡发生功能,当烟气透过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微孔陶瓷或不锈钢,产生微小气泡后进入液相,分散到洗涤的浆液或溶液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气液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的洗涤效率。
3、吸附催化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功能,在微孔滤尘微泡发生装置的内表面,被截留的粉尘会形成薄的粉尘滤饼吸附层,对烟气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有吸附截留或催化氧化功能,会捕集或部分氧化汞等重金属,对烟气中的部分衡量元素污染物有一定的减排或协助减排贡献。为利于清灰,采用金属材质时气侧表面需进行抛光处理,以使得表面光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力搅拌土内植刚性体嵌入硬持力层复合桩
- 下一篇:吸入粗水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