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210.6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薛庆;王永海;周永祥;何更新;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0 | 分类号: | C04B2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混凝土 碱性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 ,属于混凝土抑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混凝土的使用量日益高涨。2010年,我国商品混凝土用量已经超过6亿立方米。在人们利用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混凝土的智能性、生态性等其它功能,因此,具有透水、透气性的植生混凝土应运而生。植生混凝土属于多孔混凝土,并且利用多孔混凝土的大孔隙、透水及透气的特点,渗透植物所需营养,在孔隙内填充营养物质种植植物。植生混凝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土流失、水质净化、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等功能,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已有不少研究机构对植生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对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植物的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对比。
植生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水、外加剂拌和、浇注而成,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缺少细砂等细骨料,俗称无砂混凝土。它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后彼此相互粘结而形成孔隙均匀分布的一种蜂窝状结构,从而可给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往孔隙中填充土壤、肥料、保水剂等基材便可使植物根系在其中生长延伸,并从中获取养分。但由于填充在孔隙内的基材与胶凝材料层直接接触,胶凝材料层释放出来的大量碱性物质直接影响了基材的pH值,使生态混凝土孔隙内pH值可高达13左右,而南方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7.0之间,如此高的碱性致使基材不适合于植物生长。因此,对植生混凝土孔隙碱性水环境的改造是植物能否在其中顺利生长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由于填充在孔隙内的基材与胶凝材料层直接接触,胶凝材料层释放出来的大量碱性物质直接影响了基材的pH值,使生态混凝土孔隙内pH值可高达13左右,而南方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7.0之间,如此高的碱性致使基材不适合于植物生长。进而提供一种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 。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由高分子聚合物35~60%(重量)、渗透结晶材料15~40%(重量)和有机硅疏水材料20~30%(重量)组成。
通过添加本发明的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能在混凝土内部及表面形成膜状结构,同时可封闭毛细孔,阻止碱性物质的析出,有机硅的加入阻止水分向混凝土内的渗透,减少了碱性物质的析出风险。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土壤中碱性物质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植生混凝土的绿化成本。同时,本发明配料方便,使用便捷,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由高分子聚合物35~60%(重量)、渗透结晶材料15~40%(重量)和有机硅疏水材料20~30%(重量)组成。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掺入高分子聚合物后,聚合物颗粒溶于水形成分散体系,在水泥颗粒及混凝土表面形成高分子膜层,将水泥水化产生的碱性物质包裹起来,从而减少了碱性物质向表面土壤的扩散,使土壤碱度不至过高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所述渗透结晶材料为硅酸钠、硅酸钾、甲基硅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渗透结晶材料加入到混凝土中,与水泥水化析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凝胶体和结晶体,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细小空隙,堵塞和切断毛细管通路,这样就抑制了碱性物质向混凝土表面扩散的通路,也可降低土壤的碱化风险。
所述有机硅疏水材料为有机硅氧烷。该材料的加入,可以使植生混凝土形成一个疏水体,可明显抑制水分向混凝土内部的扩散,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减少使得碱性物质的析出缺少了溶质载体,从而可以抑制碱性物质向土壤中扩散。
实施例1
按照重量百分比,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的配比为: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52.50%;
甲基硅酸钠:20.80%;
有机硅氧烷材料:26.70%。
实施例2
按照重量百分比,植生混凝土碱性抑制剂的配比为:
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22.30%;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28.50%;
硅酸钾:9.35%;
甲基硅酸钠:10.45%;
有机硅氧烷材料:29.40%。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