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9601.6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8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谢晋;裴晓斌;吴可可;孙晋祥;吴泓沛;鲁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L31/0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光 发电 透镜 结构 薄膜 电池 无线 开关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应用太阳能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开关需要繁琐的电线,耗费了大量铜线和铝线等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由于接线老化、开关损坏等容易造成漏电、触电事故。采用无线开关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目前的无线开关均需电池供电,存在频繁更换电池、电池回收困难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
本发明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在其表面加工出微透镜结构阵列,有效地加强了弱光条件下薄膜电池基板对空间中散射光线的吸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吸收周围弱光发电的全天候无线开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基体,所述基体的上表面放置控制开关,基体的每个侧面分别安装N个非晶硅薄膜电池,所述N≥1,所述基体内部安装蓄电池、二极管。
所述非晶硅薄膜电池通过二极管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具体连接为:N个并联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N个并联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正极连接构成充电回路;
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开关连接构成放电回路。
所述非晶硅薄膜电池通过二极管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具体连接为:N个非晶硅薄膜电池分别与二极管连接后并联,然后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开关连接构成放电回路。
所述非晶硅薄膜电池包括基板及镀在基板底面的非晶硅发电层,所述基板 的顶面加工微透镜阵列结构。
所述非晶硅薄膜电池厚度为1~20毫米,面积为20~100毫米×20~100毫米。
所述微透镜阵列结构具体为微锥塔或微沟槽,所述深度为50~900微米,顶角角度为50~90度,间距为100~1000微米,表面粗糙度为5~30纳米。
所述基体为四棱锥台。
还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安装在用电器电路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板组,并在其基板上制造出微透镜阵列结构,明显提高了薄膜电池在弱光、散光下的转换效率;
(2)本发明所用薄膜电池基板为玻璃,也可利用透光度高的树脂,成本低,可替换各种室内、室外有线开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可利用周边散光进行发电,无需更换电池,无能耗,对环境无污染;
(4)根据不同场合,本发明的外观形状可以做成平面体或各种立方体结构,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与蓄电池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与蓄电池的电路连接图;
图4(a)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微透镜阵列结构的非晶硅玻璃基板吸收散光示意图,图4(b)为普通基板吸收散光示意图。
图中示出:
1-控制开关,2-微透镜阵列结构,3-基体,4-蓄电池,5-二极管,7-散光,8-玻璃基板,9-非晶硅薄膜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散光发电的微透镜结构薄膜电池与无线开关供电系统,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基体,本实施例的基体为四棱锥台,在基体上表面放置控制开 关1,所述控制开关优选无线控制开关,基体3的四个侧面分别安装N个非晶硅薄膜电池9,所述N≥1,所述基体3内部设有电路接线、蓄电池4、二极管5。
如图2所示,所述非晶硅薄膜电池通过二极管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具体连接为:N个并联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与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正极连接构成充电回路;
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开关连接构成放电回路,接收器安装在用电器电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实验支架
- 下一篇:直流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对交流重要负荷的供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