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及其驱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09530.X | 申请日: | 2013-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莉;来定国;任书庆;张玉英;杨实;姚伟博;程亮;张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J1/88 | 分类号: | H01J1/88;H01J35/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串级式 电子束 二极管 悬浮 电极 支撑 装置 及其 驱动 电路 | ||
1.一种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三个支撑单元(11),其分别位于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1)的正上方、正左方和正右方;
所述支撑单元(11)包括支撑针(3)、壳体(4)、弹簧(5)、铁芯(6)、电磁线圈(7)和限位筒(8),所述壳体(4)为筒状结构,其开口端固定在电子束二极管外壳(2)上且正对外壳(2)的通孔,其非开口端设置中心孔,所述限位筒(8)扣在壳体(4)的中心孔上;所述电磁线圈(7)安装在壳体(4)的筒壁外部,所述弹簧(5)安装在壳体(4)内部,所述弹簧(5)的一端顶在铁芯(6)上,其另一端顶在壳体(4)的非开口端,所述支撑针(3)的中部固定在铁芯(6)上,其内端穿过电子束二极管外壳(2)上的通孔后插入悬浮电极(1)外圈上设置的支撑孔内,其外端穿过弹簧(5)和壳体(4)非开口端的中心孔后伸入限位筒(8)内;所述铁芯(6)可在电磁线圈(7)产生的电磁力和弹簧(5)的作用下沿壳体(4)轴线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非开口端设置有多个与限位筒(8)相通的气体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为塔形弹簧,所述铁芯(6)设置在塔形弹簧的大径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6)采用软磁材料纯铁制成,所述支撑针(3)采用铝材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中心孔与电子束二极管外壳(2)通孔之间同轴度小于0.04mm,壳体(4)中心孔直径以及电子束二极管外壳(2)通孔直径与支撑针直径偏差±0.02mm。
6.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悬浮电极的支撑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容(C1)、闸流管(U1)、分压电阻单元和延时器(T1),其中储能电容(C1)、闸流管(U1)和电磁线圈(7)串联构成回路,且储能电容(C1)和电磁线圈(7)的连接点接地;分压电阻单元并联在电磁线圈(7)的两端,所述分压电阻单元包括两个串联工作的分压电阻(R1、R2),所述延时器(T1)的输入端电联接在两个分压电阻之间,输出端与电子束二极管的前级触发单元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5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