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焚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9274.4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婕;周道曦;马晓茜;余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L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烧炉,尤其涉及一种船用焚烧炉。
背景技术
远洋船舶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为了处理船上的可燃废弃物,绝大多数远洋运输船舶都配备了焚烧炉作为垃圾处理设备。对船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量大,可提高船体空间的有效利用率,改善卫生环境,且燃尽后的残渣对环境影响较小。船用焚烧炉的结构对垃圾的燃烧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其组织燃烧的水平对垃圾是否能充分燃烧,降低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大。
现有的间歇投料的船用焚烧炉,除了受到炉膛结构的限制以外,助燃空气的引入及组织方式较为简单,不能形成较好的扰动,强化燃烧。炉内速度场分布的不合理还会造成温度场分布的不合理,有可能导致炉内受热不均,传热恶化,损坏炉体,影响焚烧炉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间歇投料式船用焚烧炉因一二次风组织不合理而导致的燃烧不充分,传热恶化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船用焚烧炉。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船用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炉膛、设置在焚烧炉本体顶部的烟气出口、设置在焚烧炉本体底部的炉排、设置在焚烧炉本体侧壁的炉门;
焚烧炉本体的中下部侧壁设置有燃烧器。
燃烧器外部包裹有第一耐温层;燃烧器包括污油燃烧器和柴油燃烧器。
在焚烧炉本体的中部侧壁,对称布置有四联二次风管,二次风管外部包裹有第二耐温层,每一联包括三根竖直等间隔排列的二次风喷管,各二次风喷管之间的竖直距离为炉膛高度的1/10~1/12,各二次风喷管朝向出流方向倾斜安装。倾斜安装角度为70°~80°。
焚烧炉本体顶部呈三角形倾斜结构,倾斜角度为40°~50°。
炉排布置有一次风通道。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焚烧炉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各部件,结构对称且焚烧炉本体内表面较为平滑,有利于炉膛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均匀分布,避免传热恶化;
2、对称布置的四联二次风管,二次风射流在炉膛中部形成旋流,强化了空气和可燃物的掺混和扰动,且旋流对炉膛近壁的空气具有卷吸作用,对强化燃烧,降低高温对炉膛的损害有较好的作用;
3、旋流增加了可燃气体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有较好的作用;
4、结构简单,制造加工较为方便,也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船用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1、炉膛3、设置在焚烧炉本体1顶部的烟气出口6、设置在焚烧炉本体1底部的炉排5、设置在焚烧炉本体1侧壁的炉门4;
焚烧炉本体1顶部呈三角形倾斜(或者锥形)结构,倾斜角度为40°~50°,有利于炉膛3内向上流动的烟气汇集至烟气出口6附近。
炉排5布置有一次风通道。炉排5呈圆形结构。
焚烧炉本体1的中下部侧壁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外部包裹有第一耐温层11;燃烧器包括污油燃烧器9和柴油燃烧器10。
在焚烧炉本体1的中部侧壁,对称布置有四联二次风管,二次风管外部包裹有第二耐温层7,每一联包括三根竖直等间隔排列的二次风喷管8,各二次风喷管8之间的竖直距离为炉膛3高度的1/10~1/12,各二次风喷管8朝向出流方向倾斜安装,其倾斜角度为70°~80°之间。
焚烧炉工作时,柴油燃烧器10点火并喷燃柴油对炉膛3进行加热,一次风沿着炉排5的一次风通道(图中未示出)出风口进入炉膛3,给垃圾起火和燃烧提供一部分的空气,当炉膛3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炉排5上的垃圾开始起火燃烧。二次风喷管8的二次风喷入,在炉膛3中部形成了一股旋流,垃圾脱挥发分生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得到充分的掺混,同时炉膛3近壁的高温空气也被不断卷吸至炉膛3的中心,垃圾得到充分的受热和空气供给,燃烧完全,炉膛3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得到合理的分布。且旋流增加了可燃气体在炉膛3内的停留时间,对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有较好的作用。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筷胚蛀孔缺陷激光快速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用于AOI载物台的顶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