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白茶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7465.7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梓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成立珍 |
地址: | 2142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白茶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特别是一种新型白茶生产线。
背景技术
采用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 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制作工艺流程: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白茶生产不能实现全程自动化调控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茶生产线,依次连接下列装置:茶叶进口,鲜叶输送机,热风杀青机,第一微波缓苏机,往复平输机,连续理条模块,第二微波缓苏机,连续理条机组,风选机,翻板烘干机和茶叶出口。
作为优化,所述装置之间设置茶叶提升机。
作为优化,所述连续理条模块包括若干茶叶提升机和若干连续理条机组。
作为优化,所述装置均采用单独电控箱供电。
作为优化,所述连续理条模块和第二微波缓苏机之间设置输送振动槽。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微波缓苏机和连续理条机组之间设置输送振动槽。
作为优化,所述翻板烘干机上设置拣梗机。
工作原理:茶叶由茶叶进口输入,通过鲜叶输送机输送至下一道工序,经由热风杀青机对茶叶进行杀青使之变软并降低茶叶鲜叶中的水分,通过茶叶提升机输送到第一微波缓苏机,在微波缓苏机的作用下,茶叶内外同时在加热,水分也同时逸出,为下一步继续干燥做好准备,再经过往复平输机输送到连续理条模块,经过连续理条模块的连续理条和烘干作用,茶叶索紧直,均匀一致,并且水分稀少,通过茶叶提升机输送到第二微波缓苏机,再次使茶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并通过连续理条机组的连续理条和烘干作用是茶叶达到市场投放标准,通过茶叶提升机输送到风选机,经过风选机对分筛,按重量分定等级,在翻板烘干机的作用下茶叶烘干,并同时进行拣梗,去除茶叶中的杂物、茶梗,最后通过茶叶出口输出。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白茶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同时满足标准化和清洁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白茶生产线,依次连接下列装置:茶叶进口1,鲜叶输送机2,热风杀青机3,第一微波缓苏机4,往复平输机5,连续理条模块6,第二微波缓苏机7,连续理条机组8,风选机9,翻板烘干机10和茶叶出口11。所述装置之间设置茶叶提升机(未图示)。所述连续理条模块6包括若干茶叶提升机和若干连续理条机组8。所述装置均采用单独电控箱(未图示)供电。所述连续理条模块6和第二微波缓苏机7之间设置第一输送振动槽12。所述第二微波缓苏机7和连续理条机组8之间设置第二输送振动槽13。所述翻板烘干机10上设置拣梗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茗鼎生态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7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酯用三氧化二锑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由三氟化硼-10制备硼-10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