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06705.1 | 申请日: | 2013-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张剑青;邱凡;汪稚力;李星河;谢杉杉;曹沛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陶瓷 扑翼式 机器人 | ||
1.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机翼、机身支撑架(6)、压电陶瓷双晶片(7)、传动放大机构(3)、驱动电缆组(12)、头部支撑块(4)和尾部支撑块(8);其中机翼包括翅脉(1)和翅膜(2),其中翅脉(1)为机翼的支撑结构;在翅脉(1)的镂空位置安装翅膜(2);机翼的连接端为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翼平面的矩形凸块;
所述机器人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传动放大机构(3)包括主动杆(13)、两个连杆和两个从动杆,两个从动杆分别位于机身支撑架(6)头部的左右两边,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机身支撑架(6)的上表面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其所在侧机翼连接端的一个矩形凸块铰接;所述主动杆(13)位于两个从动杆之间,且平行于机身支撑架(6),主动杆的左右两端向上延伸后分别铰接一个连杆,每个连杆与其所在侧机翼连接端的另一个矩形凸块铰接;
所述压电陶瓷双晶片(7)的一端与传动放大机构(3)中主动杆的中间位置固接,另一端通过尾部支撑块(8)与机身支撑架(6)固接;由三根驱动电缆组成的驱动电缆组(12)固定在机身支撑架(6)尾部的中间位置,用于输入驱动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滚珠支撑杆(5)和一对驱动足;其中万向滚珠支撑杆(5)安装在机身支撑架(6)头部的下表面,其一端与机身支撑架(6)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固接万向滚珠;两个驱动足分别安装在机身支撑架(6)尾部左右两侧的下表面;所述驱动足包括压电陶瓷片(10)、连接弹簧片(9)和传动弹簧片(11),连接弹簧片(9)的一端与机身支撑架(6)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压电陶瓷片(10)与传动弹簧片(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足中传动弹簧片(11)的末端朝向机身支撑架(6)的头部方向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从动杆通过其所在侧的头部支撑块与机身支撑架(6)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脉(1)由碳纤维片制成,翅膜(2)为聚酯膜。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采用复合型柔性铰链。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机器人在陆地行走时,所述驱动电缆组(12)的一个输出端与两个驱动足中压电陶瓷片的负极相连,另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压电陶瓷片的正极相连,用于输出两路共地的正弦交流电压信号;当机器人在空中飞行时,所述驱动电缆组(12)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与压电陶瓷双晶片(7)的三个信号端相连,用于输出地信号、直流电压信号和交流正弦偏置电压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扑翼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支撑架(6)为硬性轻质材料,且其头部镂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67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