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翘板式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5553.3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玉吉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保护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到蝎子脱皮或产仔的一种装置,特别是蝎子在脱皮或产仔过程中,极易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使蝎子脱皮或产仔的成功率极低,而该装置能有效地保护蝎子脱皮或产仔。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孕蝎在通常情况下产仔时,如果有其它蝎子的干扰,小蝎子就不能爬到母蝎背上,小蝎子就不能成活;二龄以上蝎子在通常情况下脱皮时,由于刚脱出来的新皮鲜嫩,常被其它蝎子吃掉,鉴于这两种原因,通常情况下的养蝎,成活率极低。
为了提高养蝎的成活率,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降低密度法或采用分离法。降低密度法虽能提高一定的成活率,但效益极低,特别是在加温养殖时更不划算;高密度饲养时采用分离法,就是把待脱皮或待产仔的蝎子一个一个地捡到单独的小容器中,等脱皮或产仔成功后,再合并到一起饲养。由于蝎子一生要脱皮许多次,每次脱皮或产仔的具体时间又不确定,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观察、研究每只蝎子的脱皮或产仔的临近时间,显然,采用分离法时,养殖人员是非常辛苦的。
鉴于以上情况,传统的养蝎方法在实际中很难实施,故,大部分养蝎户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低密度法养蝎时效益太低,为了克服分离法养蝎时人员的辛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翘板式保护装置,它能安全有效地保护蝎子脱皮或产仔。
技术方案:在每个蝎窝内的底部安装一非常灵敏的翘翘板,当有蝎子爬入窝里的翘翘板上一端时,窝口翘翘板的一端就翘起,挡住了窝口,防止了第二只蝎子再次进入,利用翘翘板的原理便可实现蝎子脱皮或产仔的自我保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把蝎子脱皮或产仔时的人工分离法变成了自由分离法,大大减轻了养殖人员的辛苦;把低密度饲养变成了高密度饲养,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蝎子未爬入窝里的原理图;
图2是蝎子爬入窝里后的原理图;
图3是蝎窝主视图;
图4是蝎窝左视图;
图5是蝎窝俯视图;
图6是翘翘板主视图;
图7是翘翘板俯视图。
图中,1是蝎窝,2是翘翘板,3是转轴,4是配重,5是蝎子。
具体实施细节
在每个养殖箱里竖直安装多张巢脾,每张巢脾上有许多小巢格,每个小巢格就是一个蝎窝,蝎窝与蝎窝之间可以制成整体式,也可以制成组合式。
蝎窝与翘翘板均由无毒、无味的轻质材料制成,蝎窝的大小可制成大、中、小三种型号,以适应不同大小蝎子的需要。
把每个蝎窝内的形状制成似一“凸”字形空间,靠近窝口的一段是“凸”字的小头部分,为长方体过道,空间较小,供蝎子出入;靠近窝里的一段是“凸”字的大头部分,也为长方体,但空间较大,供蝎子脱皮或产仔、栖息。窝中有一弯状的翘翘板,翘翘板的形状也似一“凸”字形,比蝎窝较小,小头部分伸向过道,大头部分伸向窝里,大头与小头交界处有一转轴,小头一端加有配重,使小头部分产生的转矩稍微大于大头转矩,如图1。
我们知道,蝎子具有喜暗钻孔的特点,所以,蝎子会沿着翘翘板的上面,首先进入窝口,再到过道。由于过道距离较短,空间较小,光线较亮,蝎子一般不会在过道停留,会继续向窝里的翘翘板上爬进。当蝎子爬到窝里的翘翘板上后,由于蝎子重力的作用,翘翘板自然转动,小头翘起,大头落下。小头翘起后,堵住窝口,防止其它蝎子再进来;大头落下后,由于窝里空间较大,光线较暗,蝎子会感觉安全,蝎子自然会停留在窝里的翘翘板上,脱皮或产仔、栖息,如图2。
蝎子脱皮或产仔、栖息结束后,想出窝时,会看到窝口的缝隙有一定的光亮,便会通过过道向窝口爬去,当爬到窝口的适当位置时,又由于蝎子重力的作用,翘翘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小头落下,窝口自然打开,蝎子便可顺利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玉吉,未经万玉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5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