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04936.9 | 申请日: | 2013-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国;苏谦;王永泉;曹明芳;顾雪民;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9/325 | 分类号: | C03B9/325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59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玻璃 容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容器如玻璃杯、化妆品瓶、各类酱菜瓶、花瓶和酒瓶以及饮料瓶等等,此类玻璃瓶容器的制作均需依赖相应的瓶模。在利用玻璃模具制作相应的玻璃制品时,需要严格控制模具的温度,以确保玻璃制品成型的外观质量,关于这方面的技术信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其中围绕制作啤酒瓶和葡萄酒瓶的模具居多,典型的如公开号CN101298355A推荐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该专利技术方案在一对瓶半模的上部并且对应于瓶颈腔的周围开设保温孔,使瓶颈腔周围的温度提高,以便在成模过程中两次吹气时使液料即玻璃熔体分布均匀,保障瓶子颈部的壁厚一致;公开号CN101298356A提供了“一种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该方案与前述的CN101298355A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1页第12行至第2页第10行;CN101298357A公开了“一种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该专利申请方案是在一对半模的高度方向并且围绕半模的周围间隔开设上、下贯通的通风孔,由通风孔降低瓶子的温度,避免瓶子因高温而变形;CN101298358A披露了“一种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其是在一对瓶半模的外壁上开设散热孔,使散热加快,模腔温度快速降低,提高瓶子的成型速度,改善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CN101298360A公诸了“一种加工玻璃容器的模具”,该方案是在瓶模腔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各开设一抽真空孔,并且在底模的底模芯的侧缘开设与抽真空孔的数量相等并且相通的通气孔,在底模芯的中央开设一用于与抽真空装置管路连接的并且与通气孔相通的中心孔,该方案可改善一对瓶半模的合模效果,控制一对半模出现变形,使加工出的玻璃容器平滑无肋而藉以保证质量。
除上述中国专利申请外,JP特开2004-31237A公开有小口径玻璃瓶成型模设计-行列机吹-吹法制瓶,W02006/098984A2报道有玻璃成型模具,US2006/0213632A1推荐有玻璃成型模具,这三项专利方案均围绕有利于模具的散热而提出的。
如业内公众所知,小口玻璃容器如小口玻璃瓶需要经过两次成型,即,先在玻璃模具初型模中吹制出雏形,再转移至成型模中进行二次吹制成玻璃瓶成品。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在初型模中成型出雏形时,由于玻璃料冷却速度过快而过早固化,从而在将雏形转入成型模中进行二次成型时往往无法成型。尤其对于容积在330ml以上的小口玻璃瓶,
由于这种玻璃瓶的口径通常小于38㎜,因而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经本申请人反复观察与分析,导致玻璃熔体过早固化的原因在于:当玻璃料被剪刀或类似的器具剪断后,在沿制瓶机的滑槽进入初型模的模腔的过程中,由于玻璃料的前端的温度始终是最低的,加上初型模的模腔呈倒置的喇叭形,并且瓶口处的尺寸较小,因此在进入初型模的模腔之后,玻璃料的冷却速度极快,严重影响瓶颈部位的成型。
上述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尤其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经过了反复的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延缓玻璃熔体在玻璃容器口部的冷却速度而藉以满足对高度大并且口部尺寸小的玻璃容器的成型要求的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包括一对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并且彼此对置的初型模半模,各初型模半模具有玻璃容器雏形成型腔和由玻璃容器雏形成型腔的一端窄缩而成的玻璃容器雏形口部成型腔,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初型模半模上并且围绕玻璃容器雏形口部成型腔的腔壁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与玻璃容器雏形口部成型腔并行的保温孔,在各保温孔的孔口部位设置有保温孔盖。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保温孔的所述孔口部位构成有保温孔内螺纹,在所述的保温孔盖上构成有保温孔盖外螺纹,保温孔盖外螺纹与保温孔内螺纹螺纹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孔的深度是与所述玻璃容器雏形口部成型腔的长度相一致的,并且保温孔与玻璃容器雏形口部成型腔的腔壁之间保持有5-7㎜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组保温孔中的相邻保温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5㎜。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孔的直径为3-5㎜。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保温孔盖背对所述保温孔的一端端面上构成有改槌操作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9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后扰流板
- 下一篇:新型汽车引擎盖撑杆及其锁紧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