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4631.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中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29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虫草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北虫草亦称北冬虫夏草或蛹虫草,是一种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真菌。研究表明,北虫草在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和医疗保健功效等方面都与冬虫夏草相同或相似,但又不像冬虫夏草那样需要特殊生境和专一寄主,因此北虫草的开发应用具有极大的市场。目前北虫草的研究开发主要有发酵菌丝体、米饭子实体和蚕虫草三个方面。发酵菌丝体和米饭子实体因只有子座而无菌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健功效和商品价值。因此,子座和菌核均具的蚕虫草成了研究的热点。
蚕虫草也称桑蚕虫草,是用野生天然北虫草菌株孢子接种到桑蚕幼虫上人工培育而成的虫菌结合体。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蚕虫草培育方法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接种感染率低:由于桑蚕对北虫草菌的抗侵染力很强,因此接种方法如果不当,容易导致虫体未被感染,无法进行后续的培养;(2)僵化率低:在培养过程中,有结茧化蛹现象,造成资源浪费;(3)出草率低:由于培养条件不恰当,蚕体结茧过快,缺少营养,从而导致子实体的生成;(4)蚕虫草的外观不美:由于培育过程中缺少标准化处理,导致产品个体大小不一、子实体的长出位置不一,外形与天然虫草相差过大,从而影响了蚕虫草的高端化包装,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适龄活体家蚕放入恒温培养箱中,4~6℃放置1~3天,期间不喂食;
(2)使用灭菌后的注射器将北虫草孢子悬浮液从家蚕头部注入,注入量为1~3 mL;
(3)将处理后仍存活的家蚕放入培养箱中,4~6℃湿度65%~75%继续培养,直到家蚕死亡僵化;
(4)将死亡僵化的家蚕取出,头朝上,包埋于经高温干热灭菌的砂土中,使头部露出0.5~1.5mm,密封容器,24~26℃,湿度65%~75%,培养6~8天;
(5)随后将温度调节至17~19℃,环境湿度高于75%,待头部有明显菌丝生长并有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后,将湿度降低至60%~70%,继续培养至蚕体头部子实体长度超过2cm,取出蚕虫草,干燥即可。
步骤(1)所述适龄活体家蚕为3~5龄的家蚕。
步骤(2)所述虫草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200~400mg/mL。
优选的,步骤(2)还在家蚕体表喷洒少量北虫草孢子悬浮液。
步骤(5)的培养过程中,每平方米保持一盏20W节能灯光照,节能灯吊高1.2~1.8米。
步骤(5)所述干燥是指在45℃恒温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的接种感染率、僵化率高、出草率高,且所得产品的营养成分接近于天然虫草;
(2)本发明方法所得产品的外形与野生虫草较为相似,且子实体本饱满、呈金黄色、大小形状比较均一,有利于标准化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1)活体家蚕的选择
挑选3~5龄的家蚕,体型越大越好。
(2)北虫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将长满菌丝体的北虫草菌种用无菌水洗脱制成浓度为200mg/mL的孢子悬浮液,低温保存备用。
(3)接种前低温麻醉
活体家蚕放入恒温培养箱中,4~6℃放置1天,期间不喂食,使家蚕因低温和饥饿进入半休眠状态,生命活动降低。
(4)接种
使用灭菌后的注射器抽取孢子悬浮液,小心由家蚕头部刺入,缓慢注入2mL左右。并在家蚕体表喷少量孢子悬浮液。
实验结果表明,该操作的接种感染率达95%,家蚕存活率达96%。
(5)培养管理
将处理后仍存活的家蚕放入培养箱中,4~6℃培养,直到家蚕死亡僵化。
将死亡僵化的家蚕取出,头部朝上,包埋于不含有机物并经高温干热灭菌的砂土中,使头部稍稍露出1mm,密封容器,25℃下,培养1周。随后将虫草移至培养房中培养,每平方米保持一盏20W节能灯光照,节能灯吊高1.5米,在温度18℃,湿度75%~85%的条件下培养至头部有明显菌丝生长并有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保持18℃,湿度降至60%继续培养至蚕体头部子实体长度超过2cm,培养完成,取出蚕虫草45℃恒温干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中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中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步进电机寿命测试系统
- 下一篇:集成电路高低温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