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04521.1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3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韦顺文;陶芝勇;朱艳俊;王正林;李竹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顺文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义乌市稠***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放电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测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能源。它具有重量轻,容量高,绿色环保,自放电小的优点,广泛用于手机、便携性数码产品、电动车、UPS备用电源等领域。
自放电大小,是衡量锂离子电池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电池本身内部的轻微短路造成电池每天以毫安级的电流在自放电,使得电池容量无形在流失,严重时7天内可以让电池容量保持率降低到20%以下,而正常值为1-2%。自放电大的电池如果不迅速测试出来,会导致产品使用时间短,无故停机,影响用户工作效率。
目前对锂电池自放电测试的办法是把电池充满电搁置7天以上然后测试电池电压,电压下降快的判断为自放电大。但是由于某些电池虽然自放电大,但电压却长期保持不变,例如磷酸铁锂电池,从而无法通过其电压来判断自放电大小。而且该方法耗时长,耽误产品周转时间,占用大量场地,耗费人力物力太多,需要再发明一种高效的新方法来判断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迅速简便,原理简单的测试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大小的方法。
由于电池工作的原理,是电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迁移,放电时,负极的锂离子向正极移动,产生离子迁移,同时负极有电子补充到正极,保持荷电平衡,产生电流。因此,当电池正常工作时,电池是通过正负极产生回路通过电流,测试正负极的电压或电流强度即可知道电池的放电状态,在电池不工作时,也就是正负极断开时,电池本身的自放电电流是不经过正负极的,也就是无法通过测试正负极的电压或电流强度来获得电池是否在放电的信息,它本身的内部通路可能遍布电池的任意一点或者多点,存在不确定性。如图1所示,假设电池本身在A点附近存在电池内部的自放电通道,则对于电池任意一片负极而言,A点以外的区域的电子会汇聚通过该点而流向正极,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在A点附近将形成较大强度的磁力线束,当使用测试磁感应强度的仪器如特拉斯计或高斯计测试时,在该点能侧到较其他区域有数倍强度的磁感应强度值。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测试仪器的探头,可以快速找到磁感应强度高的A点,利用仪器的峰值锁定功能自动测出最大的磁感应强度,与正常电池的磁感应强度对比,即可判断电池自放电程度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通过下列关系式获得电池自放电最大电流:I=2απBf(x)/μ,其中B为磁场感应强度最大值,x为测定点与探头距离,μ为真空磁导率常数,α为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通过实验实际测出。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 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比如应用于磷酸亚铁电池或传统的干电池,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顺文,未经韦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纱机的槽筒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滚筒排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