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935.2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1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孟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数据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在上述方法中,非接触式IC卡经由移动终端的通讯接口接收来自于服务器的应用密文数据,其中,非接触式IC卡内置或者外置于移动终端;非接触式IC卡在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解析,并在第二预设区域对解析后的应用密文数据进行加载与维护。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了操作简便、节约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M1芯片,是指菲利浦下属子公司恩智浦出品的芯片缩写,全称为NXP Mifare1系列,常用的有S50及S70两种型号,目前均有国产芯片与其兼容,利用PVC封装M1芯片、感应天线,然后压制成型后而制作的卡即是智能卡行业所称的M1卡,属于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IC)卡。非接触式IC卡又可称为射频卡,其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没有设置电源)和免接触的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M1卡主要应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可以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中。
M1卡凭借其低廉的成本及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方案被大量应用在各种领域服务于亿万用户群体。与此同时,各类主流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芯片业也对M1功能予以支持,支持M1功能的CPU卡片正逐渐成为银行、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第三方的主要卡片类型,CPU卡片配合加载M1应用与各行业合作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商用效果。
然而,在多年以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M1应用加载与维护的方式始终采用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或借助特定机具的方式来完成。M1应用数据在发卡时需要通过制特定机具加载至卡片,然后交由用户正式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卡片充值等操作同样需要到柜面交由工作人员或者借助特定机具来完成,而异常状态的处理与卡片的维护则必须由工作人员来处理。
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缺陷:
缺陷一、卡片的功能单一,在发卡时M1应用必须预加载入卡片,此时,其应用用途已经确定,由此造成无法在后期增加新的应用或者对卡片进行维护;
缺陷二、卡片的管理工作必须由柜面进行,使用不方便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式IC卡中应用数据的加载与维护需要人工参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密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非接触式IC卡经由移动终端的通讯接口接收来自于服务器的应用密文数据,其中,非接触式IC卡内置或者外置于移动终端;非接触式IC卡在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解析,并在第二预设区域对解析后的应用密文数据进行加载与维护。
优选地,在非接触式IC卡接收来自于服务器的应用密文数据之前,还包括: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操作信息;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根据操作信息向服务器获取应用密文数据。
优选地,在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服务器接收来自于移动终端的请求消息;服务器根据请求消息确定与非接触式IC卡对应的密钥、数据编码格式以及应用数据;服务器按照数据编码格式对应用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采用密钥对应用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应用密文数据。
优选地,非接触式IC卡在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解析,并在第二预设区域对解析后的应用密文数据进行加载与维护包括:非接触式IC卡采用密钥在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处理;非接触式IC卡按照数据编码格式对解密后的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取应用数据;非接触式IC卡在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用数据进行加载与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