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3701.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吕乃军;何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旌德宏聪金属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进入到综合和系统的程度,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干旱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并较大程度的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的迅速扩大,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日趋严峻,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不透水地表铺砌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径流形成时间缩短,峰值流量不断加大,排水系统的雨季流量大量增加,又产生洪涝等灾害。城市水紧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突出。雨水作为一种极为有价值的水资源不仅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且为人们日常生活常常带来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雨水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减少水环境恶化的雨水收集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器、蓄雨水桶、过滤装置,所述集水器为斗状,在集水器底部位置设有出水口;所述蓄雨水桶上部设进水口,下部设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在蓄雨水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在集水器的出水口和蓄雨水桶的进水口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集水器设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为折叠式支撑骨架,所述集水器由柔性材料制成并覆设于折叠式骨架的内侧或外侧。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折叠式支撑骨架为伞式折叠式骨架。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蓄雨水桶内还设有矿物质层。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纱网或过滤棉。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膜离装置,该活性炭过滤器和膜离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的下游端。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膜离装置的孔径为10-200?。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蓄雨水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该两部分由卡箍连接在一起,所述过滤装置夹在蓄雨水桶的两部分之间,在所述过滤装置的周边设有密封垫。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连接管中间设有水泵,在蓄雨水桶的出水口设有阀门。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集水器,各集水器通过管路并联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在集水器内收集雨水,雨水通过连接管输送到蓄雨水桶,而且可以公共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达到不同用水要求,斗状集水器可以增加收集面积,改善收集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雨水收集利用,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和匮乏,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蓄雨水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集水器1、蓄雨水桶2、过滤装置3,所述集水器为斗状,在集水器底部位置设有出水口12;所述蓄雨水桶上部设进水口21,下部设出水口22;所述过滤装置3在蓄雨水桶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之间;在集水器的出水口和蓄雨水桶的进水口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集水器1设有支撑骨架11,所述支撑骨架11为折叠式支撑骨架,所述集水器1由柔性材料制成并覆设于折叠式骨架的内侧或外侧,所述折叠式支撑骨架为伞式折叠式骨架。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所述蓄雨水桶2内还设有矿物质层,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纱网或过滤棉,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膜离装置,该活性炭过滤器和膜离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的下游端,所述膜离装置的孔径为10-200?。根据各地区的雨水受污染程度的高低,以及用户对雨水提成更高的要求的时候,增加一级过滤装置,满足不同需求。过滤装置采用过滤纱网和卡箍设计,细的网眼可以防止雨水收集里颗粒较大的物质进入蓄雨水桶2,当需要清洗时,只要打开卡箍7后,纱网可以直接用水清洗,或者把过滤纱网晒干后,就可以清楚上面的污物,灵活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旌德宏聪金属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旌德宏聪金属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