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式对流干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602.X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远飞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17/12;F26B21/14;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对流 干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颗粒物料干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在干燥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分级的干燥设备,特别适用于干燥炼焦煤。
背景技术
干燥器是一种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它溶剂)气化,并经气流带走,从而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原料或产品的设备。在冶金和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用于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炼焦煤干燥设备,还具有处理量巨大的特点。传统干燥设备主要有转筒干燥器、直立管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三大类。
转筒干燥器是一种以热空气直接加热逆流操作系统,干燥器主体是一个与水平略成倾角的旋转圆筒,物料从转筒较高的一端加入,热空气由较低端进入与物料成逆流接触,随着圆筒的转动,物料受重力的作用运行到较低的一端时便干燥完毕而送出。除热空气外,对于耐高温而允许污染的物料可采用烟道气为干燥介质。
为了防止扬尘,转筒干燥器内所用的干燥介质气流速度不高,对1-5[毫米]粒径的物料,气速一般在0.3-3[米/秒]范围内;以传导干燥和辐射干燥两种方式为主,体积传热系数只有100-200[千卡/米3·小时·摄氏度]。
转筒干燥器的优点是生产能力大、气流阻力小、操作弹性大、适用于粘性膏状物料或含水量较高的物料。其缺点是设备体积大、干燥时间长、运行费用高、无分级作用。目前,在我国仍大量使用。
直立管干燥器是属于对流干燥方式的一种设备。主体设备为直立干燥管,物料经螺旋加料器送入直立干燥管底部,加热介质由直立管上部风机从直立管下部入口吸入,由于热气流在直立管内作高速流动,使物料颗粒分散并悬浮于气流中,在干燥管内热气流与物料颗粒发生传热和传质,使物料得到干燥,已干燥的物料颗粒随气流带出,经旋风分离器回收,经旋分器下部排出,废气放空。
直立管干燥器具有对流干燥的优点,适宜于干燥含表面水分较多的物料,物料粒径通常在10-20[毫米]以下,热利用率可达60[%]左右。其缺点是产品分 离困难;干燥管高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如果处理量为300吨/小时,每秒钟进入直立管的物料可达860千克,干燥管直径达6米左右,物料以每秒1米的速度提升,直立管内的物料总重量为860千克,直立管内的气流在完成干燥的同时还需提供大于860千克的提升力,运行成本高。
流化床干燥器又名沸腾床干燥器,是流化技术在干燥中的应用,属于对流干燥方式。散状物料由床侧加料器加入,热气流通过多孔分布板与物料层接触,只要气流速度保持在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颗粒沉降速度)之间,颗粒即能在床内流化,颗粒在热气流中上下翻动,互相混合与碰撞,与热气流进行传热和传质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当床层膨胀到一定高度时,床层空隙率增大而使气流速度下降,颗粒又重新落下而不致于被气流所带走。经干燥后的颗粒由床侧出料管卸出,气流由顶部排出并经旋风分离器回收其中夹带的粉尘。
在流化床中颗粒被气流猛烈冲刷,冲刷的速度不断变化,强化了传热与传质,而且气流与颗粒间的接触表面很大,因此具有较高的体积传热系数。流化床干燥器有多种,但其形成流化床层是必要条件,所用风力也必须满足形成流化床层的基本要求,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流化床干燥器适宜于处理粉状物料,而且要求物料不会因水分而明显结块。对于粉状物料其含水量要求在2-5[%]之间;颗粒状物料含水量可在10-15[%]。对于炼焦煤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料含水量一般不能超过8[%](俄罗斯下塔吉尔流化床),如高于上述含水量,流化床将不能正常操作。流化床干燥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可动部件少,与直立管干燥器相比,气流压降较低,物料磨损较少,气固相分离方便而热量利用较合理(对于非结合水分的干燥热量利用可达60-80%),体积传热系数与直立管干燥器相当。因此这种干燥器得到了广泛使用。
节能减排对炼焦煤的干燥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大研究课题。国内外研发情况表明,煤料干燥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需要干燥的煤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其含水量降到7%以下后,煤料中所含过细煤尘加大了其运输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量,严重影响焦炉和化产的正常操作。煤料中过细煤尘的分离就成为关键。因此,正在研发的几种煤调湿工艺,不管其是直立管干燥器还是流化床干燥器,由于工艺条件本身的限制和煤尘的影响,煤料的降水量极限值仍停留在7.5%。对煤尘的分离尚无重大突破,使节能减排效果受到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远飞,未经王远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