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MO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124.2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1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7/26;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mo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自适应选择算法的MIMO检测方法和装置。该MIMO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每一在时域和频域上划分的资源单元,估计一干扰相关矩阵;根据每一干扰相关矩阵判断邻区干扰情况,从而决定相应于各资源单元的检测算法;以及根据所决定的检测算法对相应的资源单元的数据进行MIMO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研究(LTE)系统,尤其是涉及LTE系统的MIMO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用来描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能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在接收端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原信息。
由于MIMO可以在不需要增加带宽或总发送功率损耗(transmit powerexpenditure)的情况下大幅地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及传送距离,使得此技术于近几年受到许多瞩目并已经得到较大规模应用。目前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LTE(长期研究系统)中结合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技术。
MIMO检测算法目前比较通用的是简单而实用的线性检测算法,一般MIMO系统的基带信号处理模型可表示为:
y=Hs+n (1)
其中y是接收到的NR×1信号向量,H是NR×NT的信道矩阵,s时NT×1的发送信号向量,n是NR×1复高斯噪声向量,NT和NR分别为发送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常用的基于ZF(迫零)和MMSE(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线性检测算法表示如下:
然而当存在多小区干扰时,信道模型发生了如下变化:
y=Hs+u (4)
其中u是NR×1的噪声和干扰之和。
其中zi、gi分别表示干扰信号和干扰信号对应的信道系数,L表示干扰源的个数。
这种情况下由于干扰信号不能看成白噪声,其对应的线性接收机表述如下:
其中Ruu是干扰与噪声的协方差矩阵。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e)。
目前业界内常用的检测算法是MMSE检测,在有较强同频邻区干扰时,MMSE-IRC算法性能要优于MMSE-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最大比组合)算法。因此如果能在估计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算法能取得总体性能较优的效果。理论上讲MMSE-IRC算法和MMSE-MRC算法可以统一,因为Ruu矩阵在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加性高斯白噪声)环境下应该就是一个对角矩阵。然而实际中由于Ruu是通过估计得到的,很难得到对角矩阵。如果对角矩阵估计不准,在AWGN环境或者比较接近AWGN的环境下仍然采用IRC算法,性能反而不如MRC算法。
另外的解决思路是根据邻区干扰的强弱在这两种接收算法中实现自适应选择。然而由于LTE系统资源调度在时间和频率上都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因此邻区的干扰也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固定地使用MMSE-IRC算法或MMSE-MRC算法无法在各种场景下都达到较优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铝质散热器水室
- 下一篇:一种制水泥砖炉的炉门卡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