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盘驱动器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2934.6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8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泷川健一;半谷正夫;安藤利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17/02 | 分类号: | G11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盘驱动器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盘驱动器悬架(suspension),该磁盘驱动器悬架包括为例如锆钛酸铅(PZT)的微型致动器元件。
背景技术
人们在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硬盘驱动器(HDD)。硬盘驱动器包括可绕芯轴旋转的磁盘、可绕枢轴转动的托架等。包括致动器臂在内的托架构造成通过诸如音圈马达之类的定位马达相对于盘的轨道横向地绕枢轴转动。
悬架安装在致动器臂上。悬架包括负载梁以及叠置于其上的挠性件。构成磁头的滑动件安装在形成于挠性件的远端部附近的万向节部上。滑动件设置有用于访问数据、即读取或写入数据的元件(转换器)。负载梁、挠性件、滑动件等构成磁头万向节组件。
为了克服盘的记录密度增大的问题,磁头应相对于各个盘的记录表面更精确地定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已开发了两级致动器(DSA)悬架,这些悬架将定位马达(音圈马达)和由诸如锆钛酸铅(PZT)之类的压电材料制成的微型致动器元件结合。
悬架的远端可通过向致动器元件施加电压并由此使致动器元件变形来沿摆动方向(或相对于轨道横向)快速运动极小距离。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第2003-059219号(专利文献1)和第2010-146631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此外,已知微型致动器元件设置在挠性件的万向节部上的DSA悬架。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微型致动器被称为背驮式微型致动器。在背驮式微型致动器中,PZT等的微型致动器元件叠置在滑动件的背面上。在此情况下,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厚度加到滑动件的厚度上。因此,磁头万向节组件的磁头部的厚度增大,从而使得难以减小磁盘驱动器的厚度。在一些背驮式微型致动器中,由机械冲击引起的、施加于磁头万向节组件的负载(如果有的话)会作用于滑动件和微型致动器元件。因此,诸如PZT的易碎材料制成的微型致动器元件易于断裂。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微型致动器包括固定到舌形件的一个表面(面向负载梁)的微型致动器元件和固定到舌形件的另一表面的滑动件。在这种微型致动器的情况下,形成于负载梁上的凹窝的远端与舌形件的一个表面接触。因此,有必要使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厚度小于凹窝的突出高度。由此,存在由诸如PZT的易碎材料所制成的微型致动器元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此外,传统DSA悬架的导电电路部容易摆动,因为它绕过一对微型致动器元件而设置在外部。在此情况下,导电电路部随着被驱动的微型致动器元件振动而摇摆,且万向节部不可避免地受到振动的影响。此外,当滑动件由微型致动器元件枢转时,导电电路部由于其大运动量而张紧,由此可能会阻碍到滑动件的枢转运动。此外,如果导电电路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微型致动器元件附近,易碎的微型致动器元件会在与导电电路部分接触时断裂。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盘驱动器悬架,该磁盘驱动器悬架构造成使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厚度灵活性较高,可以在驱动微型致动器元件时减小导电电路部的运动,且可以防止微型致动器元件受损。
根据实施例的磁盘驱动器悬架包括负载梁和挠性件。挠性件包括固定到负载梁的固定部分和其上安装有滑动件的万向节部。各自包括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微型致动器元件设置在滑动件的两侧。挠性件包括一对第一支承部、一对第二支承部和其上安装有滑动件的舌形件。该对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对应第一端部各自固定到该对第一支承部。该对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对应第二端部各自固定到该对第二支承部。此外,悬架包括支承突出部(例如,凹窝的凸表面)和导电电路部,该支承突出部相对于负载梁可摆动地支承铰接部。导电电路部包括导通到滑动件的元件的导体和连接到微型致动器元件的电极的导体。此外,导电电路部包括设置在舌形件上的该对微型致动器元件之间的第一配线型式部和相对于万向节部从第一配线型式部向后延伸的第二配线型式部。
根据该实施例的设置,微型致动器元件设置在滑动件的两侧。第一配线型式部设置在微型致动器元件之间,而第二配线型式部相对于万向节部从微型致动器元件之间向后延伸。因此,当驱动微型致动器元件时,由于导电电路部与设置在微型致动器元件外的传统形式相比运动得少,因而可以防止导电电路部摇摆。此外,导电电路部不位于微型致动器元件上方,因而,可以防止微型致动器元件由于与导电电路部接触而受损。此外,微型致动器元件的厚度的灵活性较高,从而可用的微型致动器元件的机械强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