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翅式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2455.4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国;黄亮;徐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F28D1/03;F28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12200 湖南省株洲市醴***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翅式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机车变压器油箱上均需安装冷却设备来散热,以保证各相关设备的正常工作。该冷却设备多采用自然对流空冷式散热器,由基板01和散热翅片02组成,又称空冷板翅式散热器。在该散热器中,热量通过基板01传导给翅片02再散发到空气中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方式的换热效率比较低,不能满足换热量大而散热空间小的条件下的散热要求。
因此,如何提高板翅式散热器的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包括:
安装板;
与所述安装板固连的外翅片,所述外翅片有多个且平行布置,相邻的所述外翅片之间留有散热介质流动通道,并且,每个所述外翅片内部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流通空气的散热孔;
设置于所述散热介质流动通道内并将所述散热介质流动通道分成多个通道单元的内翅片组,所述散热介质流动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中心轴线的上下两侧;
封条,用于密封所述散热介质流动通道侧边除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外的部分。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外翅片由截面排布多个方形通孔的型材挤压拉制而成。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型材为铝合金型材。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通道单元均为U形通道,并且,多个所述U形通道依次嵌套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内翅片组由多个内翅片组成,所述内翅片为波形面板。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内翅片为铝合金板材。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内翅片组与所述外翅片之间钎焊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板翅式散热器中,所述板翅式散热器为电力机车变压器油箱上用于冷却变压器油的冷却设备,所述散热介质为所述变压器油。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外翅片之间均留有散热介质流动通道,并由内翅片分成多个通道单元,散热介质从散热介质流动通道中自上而下流过时,将热量传导给外翅片,当冷空气自下而上通过外翅片内部的散热孔时将热量带走,最终,散热介质的热量被传递到空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中将翅片结构(即外翅片与内翅片构成的整体结构)做成空心腔体,把散热介质引入到翅片结构中来,散热介质经过散热介质流动通道,与外翅片发生热传导,并通过流动空气将热量带出,实现空气自然对流散热。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通过相邻的外翅片之间设置允许散热介质流过的散热介质流动通道,增大了散热介质与用于传递热量的外翅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了散热介质的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中散热介质流向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翅式散热器中B-B截面的剖视图以及空气介质的流向示意图。
其中,01为基板,02为散热翅片,1为安装板,2为外翅片,3为内翅片,4为封条,21为散热孔,22为散热介质流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翅式散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的腔室内衬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