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密纺纱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1460.3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新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D01H1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密 纺纱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密纺纱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锭纺纱方法,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的纺纱方法,条子或者纤维经过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铜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此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铜管通过纱条带动钢领回转。进行加捻的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铜管而得到卷绕。此种方法得到的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然而,因为在牵伸及加捻过程中纤维滑移、卷曲及游离等,会使纱线产生大量的毛羽。而目前为解决上述毛羽等问题,出现了多种紧密纺纱等技术解决毛羽问题。现有的紧密纺纱方法通过在须条加捻前增加吸风装置,通过负压的作用,尽可能使松散的纤维聚集在一条直线上,消除了传统环锭纺纱上加捻三角区,使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但上述技术也带来了其他相关技术难题,对设备要求提高了,如必须经常维护,包括清洗等等,且装置的配件损坏也很高,必须配置能承受超大摩擦力的钢领和钢丝圈,导致维护费用较高,很多工厂为此感到非常困扰。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紧密纺纱方法及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密纺纱方法,其能够在纤维加捻前,对纤维进行适当的加湿,有利于纤维均匀地分散,从而使游离纤维大大减少,提高纤维的紧密度,减少毛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紧密纺纱方法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一种紧密纺纱方法,包括待加工的纤维,所述纤维通过牵伸装置对其进行牵伸,并从所述牵伸装置引出后形成纱线,所述纱线通过导纱装置引入一环锭纺纱装置,在牵伸过程中对所述纤维进行加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伸装置包括第一牵伸区域和第二牵伸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发生在第一牵伸区域和第二牵伸区域中。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一种紧密纺纱装置,包括若干个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包括待加工的纤维、对所述纤维进行牵伸并形成纱线的牵伸装置、对所述纱线进行引导的导纱装置以及对所述纱线进行加捻卷绕的环锭纺纱装置,所述纺纱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加湿装置对所述纤维进行湿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超声波加湿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伸装置包括若干对罗拉,所述罗拉包括第一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之间、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纤维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纤维牵伸过程中用加湿装置对其进行加湿,使得纤维在湿润状态下被加工,有利于纤维的紧密度的提高,又减少了毛羽,方法简单,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纺纱装置的一单个纺纱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紧密纺纱装置的一单个纺纱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纺纱装置的一单个纺纱单元1。一纤维11被输送到牵伸装置12之中。其中,牵伸装置12包括一对第一罗拉121和一对第二罗拉122,主动齿轮(未标示)同步驱动所述第一罗拉121和第二罗拉122,且第二罗拉122转速略低于第一罗拉121,形成张力牵伸。所述纤维11经过所述牵伸装置12的加工后变成纱线13,所述纱线13通过导纱装置14进入一通常的环锭纺纱装置15中,所述导纱装置14为钩状,起到导引所述纱线13的作用。所述环锭纺纱装置15对纱线13进行加捻和卷绕,所述环锭纺纱装置15包括锭子151,所述锭子151卷绕纱线13。通常,一台纺纱装置具有100到200个相邻的如上所述的纺纱单元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新,未经徐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1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