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化法制备二氧化锡的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0053.0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中;伍祥武;吴伯增;甘振英;林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19/02 | 分类号: | C01G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法制 氧化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化法制备二氧化锡的设备,具体说是制备二氧化锡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锡在制作电极材料、导电氧化薄膜、玻璃工业、电子行业、陶瓷工业中应用广泛。目前二氧化锡的生产主要有湿法和火法两种,湿法以硝酸法为主,该法硝酸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锡消耗高,产品纯度低。此外湿法法还有溶胶- 凝胶法、凝胶- 燃烧法、化学沉淀法等生产钠米级二氧化锡,湿法法在生产中需要干燥、煅烧等工序,因此能耗也较大。目前的火法主要是气化法,虽然其解决了生产中的污染气体问题,但由于氧化设备的限制,不仅生产不连续,生产设备较复杂,而且产生大量的热量损耗,产品质量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产品质量较好、能耗较低、可连续生产的气化法制备二氧化锡的生产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化法制备二氧化锡的生产系统,包括锡锭熔融、氧化一体炉和与该一体炉相连的对从该一体炉排出的氧化物再次氧化的二次氧化室,该二次氧化室与沉降冷却筒连通,从冷却筒排出的二氧化锡通过布袋收尘器收集,收尘器上设置有抽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炉包括炉膛与设置在炉膛内的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与炉膛之间形成对该反应装置加热的燃烧空间,在炉膛上设有与燃烧空间连通的排烟道;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设置在炉膛内的导热本体和设置在该本体内的上层熔融室与下层氧化室,氧化室与熔融室之间设有隔层,一竖直设置的空心旋转轴穿过隔层,其一端伸出熔融室,另一端伸入氧化室;在旋转轴位于熔融室下部的一段上开具有连通熔融室与旋转轴空心腔体的过料口,在旋转轴位于氧化室上部的一段上开具有数个与空心腔体相通的通孔;从旋转轴所述一端向空心腔体内通有高压气体,所述另一端密封;所述熔融室设有加料口和进气口,从该进气口通入熔融室的气体压力大于空心腔体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熔融室和氧化室均设有氧化物排出口,两排气口与所述二次氧化室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氧化室设置于本体内,本体上开具有与二次氧化室连通的气体入口,二次氧化室通过设置于一侧的出口与沉降冷却筒上部相通,沉降冷却筒下部与布袋收尘器下部连通,布袋收尘器上部安装有所述抽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室呈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锥形;所述熔融室呈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锥形;二次氧化室位于熔融室和氧化室外侧。
作为优选,旋转轴所述另一端安装有随其旋转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
作为优选,所述熔融室上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开具有所述加料口和进气口,旋转轴所述一端穿出该密封盖;密封盖了开具有与所述气体入口连通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过料口与出口上均安装有筛网。
作为优选,所述然烧空间内设有数个燃烧器,熔融室与氧化室内均安装有测温计,测温计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温度信号控制燃烧器的加热温度。
从以上方案可知,首先,本发明通过熔融、氧化一体炉和二次氧化室对锡进行充分氧化,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其次,本发明使锡的熔融和氧化均在一个炉膛内进行,且可根据熔融与氧化需求的温度不同在燃烧空间内布置不同的燃烧器,从而有效节约了能耗;再次,本发明的生产系统较简单,可进行练习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熔融、氧化一体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与图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生产系统包括锡锭熔融、氧化一体炉1和与该一体炉相连的对从该一体炉排出的氧化物再次氧化的二次氧化室2,该二次氧化室2与沉降冷却筒3连通,从冷却筒排出的二氧化锡通过布袋收尘器4收集,收尘器上设置有抽风机5,所述二次氧化室设置于导热本体6内,本体上开具有与二次氧化室连通的气体入口61,二次氧化室通过设置于一侧的出口21与沉降冷却筒3上部相通,沉降冷却筒下部与布袋收尘器4下部连通,布袋收尘器上部安装有所述抽风机5,通过抽风机向外抽送气体,使得二氧化锡收集于收尘器下部。从上可知,本发明的生产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进行连续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0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