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面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9288.2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楼;唐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泰瑞华精藻硅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75/06;C09D7/12;C08G18/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速 列车 车体 表面 配套 涂料 | ||
所属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车体金属表面装饰涂料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到一种用于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面涂料。
背景技术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带动高速列车的制造和装配工业也在蓬勃发展。为了减轻车厢的自重,车厢材质也由原来的碳钢改为铝合金,因其表面能较低,所以对涂料的品种及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列车的行驶速度快、行车路线长、跨越地域广、遭遇各种恶劣气候环境的几率高,除了常年遭受冷热变化、风雨雪霜侵袭以外,还经常遭到风沙冲击腐蚀、卷起的碎石撞击、沿海盐雾的腐蚀、隧道进出口强大风压差的冲击,因此要求车厢外表面涂装保护层必须具有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优异性能。目前,我国高速列车车厢涂装,大都采用溶剂型涂料体系:环氧防腐底漆+不饱和聚酯腻子+聚氨酯中涂漆+聚氨酯面漆。由于常用的环氧底漆和不饱和聚酯腻子刚性强、柔性低,当车厢热胀冷缩、行驶震动或遭受砂石冲击时,常造成涂层裂纹,最终导致整个涂层剥离;中涂漆和面漆双涂层的涂膜因弹性差、变形能力小、断裂功低,所以抗风沙冲击磨蚀性差,常造成涂膜表面斑驳坑洼;另外大量苯类溶剂的使用,也会对生产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缺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对环氧防腐底漆和不饱和聚酯腻子的配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柔性材料组分,成为柔性环氧防腐底漆及柔性不饱和聚酯腻子,降低了原来防腐底漆和腻子的刚性,提高了柔性,已经批量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如何改进现有技术中聚氨酯中涂漆以及聚氨酯面漆的性能,提高车体表面涂层抗风沙冲击、抗石击,耐磨蚀性强,隔热保温,使用寿命长的性能要求,是本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附着力、柔韧性、抗石击性、隔热性、耐化学品性、耐沾污性、耐候性和高装饰性的用于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涂、面涂涂料,同时也提供其制备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面涂料,其特点是:由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与聚异氰酸脂固化剂组成成膜物,以钛白粉、红外颜料、陶瓷微珠、沉淀硫酸钡、绢云母、滑石粉等为颜填料,以纳米SiO2为改性材料,在功能助剂及无苯溶剂的配合下配制成双组份的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面涂料;在配套涂料配方中各组份成分构成如下,其中中涂涂料的甲组份配方为:
中涂涂料的乙组份为:
聚异氰酸酯三聚体N3390 70-80
HDI缩二脲N75 20-30
面涂涂料的甲组份配方为:
面涂漆的乙组份为:
聚异氰酸酯三聚体N3390 70-80
HDI缩二脲N75 20-30;
面涂涂料的乙组份与中涂涂料的乙组份相同。
以上各组分计量单位以质量分数/%计。
上述用于高速列车车体表面配套中、面涂料的制备工艺相同,中涂涂料和面涂涂料的工艺步骤如下:
a.纳米SiO2浆料制备:将适量树脂及溶剂混合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和纳米SiO2,高速分散并研磨,超声波震荡30min,制备成纳米SiO2浆料;
b.色浆的制备:将30-50%的溶剂加入分散缸内,搅拌中加入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再加入35-60%的着色颜料,高速分散并研磨至细度合格,成色浆。
C.中涂涂料甲组分的制备:将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CY481及醋酸丁酯加入分散釜内,中速搅拌下加入分散剂、金红石型钛白粉、沉淀硫酸钡、绢云母、滑石粉、纳米SiO2浆料、防流挂剂、流平剂、吸水剂、偶联剂,高速分散30min,经砂磨机研磨细度至30um成浆料。把研磨浆料打入调漆缸,高速搅拌下加入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消光粉、催干剂、色浆及消泡剂,分散20min,再低速搅拌10min,过滤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泰瑞华精藻硅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泰瑞华精藻硅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导型偏振分束器
- 下一篇:热风加热试验装置温度跟踪保护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