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9190.7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4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阚洪敏;张宁;王晓阳;龙海波;孙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杨震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温 沉积 制备 镁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镁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装饰性、抗氧化性和可加工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构件防护层。而且,其与钢板的结合力非常好,电沉积在钢板表面可以大大增长钢板的使用寿命。铝镁合金由于其轻质,在航空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其耐蚀性非常好,在海洋运输业以及海底工业上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铝镁合金一般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然而,用机械合金化方式制备合金,晶粒大小不均匀,合金化周期长,合金化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与机械合金化方法相比,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生产超细结构纯净物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成本低、工艺控制简单,生产的颗粒大小均匀,但是由于在室温下铝的标准电极电位为-1.66伏,镁的标准电极为-2.37伏,这两种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比氢的电位还负,如果在水溶液中沉积,析出的铝镁合金必然会受到氢气析出的严重干扰,即使提高镁离子和铝离子的浓度以使镁和铝的还原电位正移,负极表面反应仍是析氢,因此使得铝镁合金的电镀只能在一个绝对不含水的、非水电解质体系中进行。在电沉积铝及铝合金的有机溶剂、无机熔盐和有机熔盐等3种体系中,有机溶剂体系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电沉积铝及铝合金体系,对于铝镁合金的电沉积一般采用以氯化铝-氯化镁为主盐的有机溶剂体系,该体系室温下实现铝镁合金的制备,有利于节能降耗,但是无水氯化镁需要实验室制备或较高价购买,前者工艺复杂,后者成本较高,且由于氯化镁的存在,该体系黏度大,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性较差,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镁作阳极,通过预电沉积获得一定浓度的镁离子,从而取代氯化镁,以解决由于氯化镁黏度大,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性差的问题,该方法成本低、工艺控制简单,生产的铝镁合金膜纯净且颗粒大小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 镀液的制备
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按照摩尔比为2:1~3:1的比例,分别称取无水氯化铝和氢化铝锂;将氢化铝锂加入到四氢呋喃中,制得氢化铝锂的四氢呋喃溶液;将无水氯化铝加入到苯中,并在搅拌的情况下缓慢滴加四氢呋喃,随着四氢呋喃的加入,不溶的氯化铝逐渐溶解;最后缓慢滴加氢化铝锂的四氢呋喃溶液,边加边搅拌;此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要在冰水浴冷却条件下进行,待电解液温度至室温时,将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混合搅拌3小时,该过程苯和四氢呋喃的使用比例为4:1~4:3;
(2) 镁带处理
将镁带依次用400、800和1200目的砂纸打磨光滑,接着进行化学除油,除去镁带表面的油污,再用稀硫酸进行预腐蚀及弱腐蚀除去氧化膜,然后进行水洗,水洗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待用;
(3) 铜基体处理
将铜片依次用400、800和1200目的砂纸打磨光滑,接着进行化学除油,除去铜片表面的油污,再用稀硫酸进行预腐蚀及弱腐蚀除去氧化膜,然后进行水洗,水洗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待用;
(4) 恒电流预电沉积
以镁带作阳极,铜片作阴极,控制电流密度为8-20毫安/平方厘米,进行预电沉积,获得镁离子,预电沉积时间控制为1~2小时;
(5) 恒电流电沉积
以石墨作阳极,铜片作阴极,控制电流密度为3-15毫安/平方厘米,进行电沉积,即可获得纯净且颗粒大小均匀的铝镁合金膜。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镁带作阳极,进行预电沉积获得镁离子,代替已有技术中采用氯化镁作为电解质,解决了由于氯化镁黏度大,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性差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用机械合金化方式制备合金时晶粒大小不均匀,合金化周期长,合金化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的缺陷,该方法成本低、工艺控制简单,生产的铝镁合金膜纯净且颗粒大小均匀。
附图说明
图1 为样品SEM照片;
图2 为样品的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镀液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食扇贝柱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苍子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