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的万人协同标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8968.2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吕京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终端 协同 标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万人协同标绘方法。
背景技术
协同交互工作最早于1984年由Irene Greif和Paul Cashman等人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工作方式的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和协作性特点促进了协同交互工作的迅猛发展。
协同标绘是在协同交互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技术。由于协同标绘技术具有分布性、交互性、协同性和并发性的特点,目前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结合愈加紧密。
协同标绘在军事方面应用比较成熟,可以从美国军方协同标绘的发展了解其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军方开始研究GIS协同标绘的方法;80年代初初具规模,并开始使用,几经修改,80年代末进入成熟阶段;90年代后,美军已在多次局部战争和军事演习中使用GIS协同标绘系统,因其标绘的符号规范、速度快、易于修改、便于保密和传输,深受指挥员的欢迎。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如美军于2004年开发的一个网络通用态势图WebCOP,其是基于ArcGIS软件的建设方案,WebCOP满足了显示战场相关信息的要求,包括:地图、情报信息、设施和设备以及融合了位置、动向和时间的实时接收的信息,提供了在地理信息基础上叠加显示来自战场空间相关的各种实体信息的能力。
在国内,GIS协同标绘技术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已经开发出成熟、实用的单机GIS标绘系统,如相关军事单位开发的标图系统、参谋系统等。网络环境下的GIS协同标绘也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是离真正实用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基于移动终端的万人协同标绘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万人协同标绘方法,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万人协同标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万人协同标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服务器存储标绘基础图层和对应地名库;
S2,当移动终端发布原始信息时,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原始信息;
S3,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原始信息进行地名自动识别和空间地位,得到具有空间属性的空间数据;
S4,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空间数据经内容整合后,得到标绘数据,然后将所述标绘数据存入标绘数据库;
S5,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推送所述标绘数据和局部的标绘基础图层;
S6,所述移动终端快速定位还原显示在所述局部的标绘基础图层上的所述标绘数据。
优选的,S2中,所述原始信息由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公共短信或微博的方式发布;S3中,所述空间数据具体包括:文本数据、图片数据、视频/音频数据、空间矢量数据、栅格影像数据以及三维模型;
其中,所述文本数据为具有空间属性的文本数据;
所述图片数据为具有空间属性的图片数据,包括JPG、PNG以及BMP格式;
所述视频/音频数据为具有空间属性的视频/音频数据;
所述空间矢量数据为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和空间位置属性的实体;
所述栅格影像数据为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以及空间位置的阵列数据;
所述三维模型为具有空间属性的三维模型,包括树木模型、桥梁模型和城市建筑物模型。
优选的,所述文本数据的显示方式为:直接显示所述文本数据或显示所述文本数据的访问链接;
所述图片数据的显示方式为:通过拇指图方式显示所述图片数据或显示所述图片数据的访问链接;
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的显示方式为:通过拇指图方式显示所述视频/音频数据或显示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的访问链接;
所述空间矢量数据的显示方式为:通过拇指图方式显示所述空间矢量数据、显示所述空间矢量数据的访问链接或叠加显示空间矢量数据;
所述栅格影像数据的显示方式为:通过拇指图方式显示所述栅格影像数据、显示所述栅格影像数据的访问链接或叠加显示栅格影像数据;
所述三维模型的显示方式为:通过拇指图方式显示所述三维模型、显示所述三维模型的访问链接或叠加显示三维模型。
优选的,S2中,所述服务器通过搜索引擎或数据截获方式获取所述原始信息。
优选的,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所述服务器对GIS地名库及专题地名库进行整合处理,构建完整的地名词典和地名词典索引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未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