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脊椎垂直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8660.8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曙光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2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脊椎 垂直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械,具体为一种人体脊椎垂直牵引器。
背景技术
牵引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中医学、生物电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保健、治疗器材。本人以前是一人老腰病犯者,后来连正常走路都不行,每走不到十米就要坐下来再走十米再坐,后来到中医院做了CT,结果是腰椎间盘突出6.3mm,属于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家里比较忙,在医院按摩几次后,一位老中医讲这病要除根,回家每次手吊在楼梯上,或门框上甩几分钟有帮助,这也是物理治疗。人体脊椎牵引器,是本人根据老中医的启示把仿生学、物理学、中医学、生物电学连为一体的保健治疗器材,它不仅可以治疗急慢性腰椎,还对劲椎腰椎胸椎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椎间盘突出的病历在劳动者、白领阶层、行政、事业单位、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
目前的治疗设备,普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治疗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治疗效果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人体脊椎垂直牵引器。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
人体脊椎垂直牵引器,包括四根立管,每根立管内套接有可沿立管上下运动的伸缩管,立管与伸缩管连接处设有调节伸缩管伸出立管高度的升降调节螺丝;四根立管呈矩形排列,相邻的两根立管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横杆;在伸缩管顶端,相对的设有两根固定杆,每根固定杆均架设在两根伸缩管的上方;在固定杆之间设有吊带。
优选的,还包括一椅坐板,椅坐板设在两固定杆之间的一根横杆上,可绕横杆轴向翻转,在椅坐板的背面设有电动振动器。
优选的,所述每根立管内的伸缩管有多个,套接在一起,伸缩管间连接处设有升降调节螺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拉高立管即成为一个垂直牵引器,不用时降下立管又变为一把椅子,放在家里既大方又实用又不占空间还可以锻炼身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作为脊椎牵引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作为椅子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人体脊椎垂直牵引器,包括四根立管1,每根立管内套接有可沿立管上下运动的伸缩管2, 每根立管内的伸缩管有两根,也是套接在一起,套在里面的伸缩管可以沿着套在外面的伸缩管上下运动。立管与伸缩管连接处,以及伸缩管与伸缩管的连接处,设有调节高度的升降调节螺丝3,可以控制伸缩管的升降,调节立管加伸缩管的总高度。
四根立管呈矩形排列,相邻的两根立管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横杆4,横杆共有8根,每4根一组,每组横杆架设在同一高度上,以保持器械的稳固。
在伸缩管顶端,相对平行的设有两根固定杆5,每根固定杆架设在相邻两根伸缩管的上方;在固定杆之间设有吊带。
此外,还包括一椅坐板6,椅坐板设在两固定杆之间的一根横杆上,可绕横杆轴向翻转,在椅坐板的背面设有电动振动器7。
本发明在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腰椎、胸椎),如图1所示,将立管里的伸缩管升高到总高度高于本人身高10cm以上,椅坐板向上翻起,使用者站在立杆中间,将双傍下垂,用吊带吊住,让整个人体重垂直下垂,椎间盘会利用下肢重量自然拉开,再加上椅坐板上有一个电动振动器,翻起来将振动器贴近突出部位,让下肢前后晃动。最后达到让突出的脊椎垂直下垂肩盘之间自然拉开,后背的电动振动器起到按摩作用,让肩盘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让椎间盘自我修复能力起到最好的作用,让几十年的肩盘得到保养休息,使突出椎间盘得到更快的康复。
本发明在当椅子用时,如图2所示,将伸缩管降下,并放下椅坐板,撤去吊带。此时,固定杆作为椅子扶手使用,人可以坐在椅坐板上休息。
本发明治疗颈椎时,将伸缩管提升,使得固定杆的高度达到头部上方25cm以上,将颈椎吊带固定在固定杆上,吊住人的颈部。人坐下让颈部有拉力,治疗时可看电视或打牌等娱乐活动。使颈椎康复时间快,通过这样的保健,保证人到老都不会驼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曙光,未经张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6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