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东方马脑炎病毒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EEEV-6E2)及其识别的B细胞表位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8413.8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来;徐青元;刘霓红;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0;C07K7/08;G01N33/577;G01N33/68;A61K39/42;A61K39/12;A61P31/14;C12R1/9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东方 脑炎 病毒 e2 蛋白 单克隆抗体 eeev 及其 识别 细胞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尤其涉及一株分泌抗东方马脑炎病毒E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还涉及一个B细胞表位多肽,尤其涉及由上述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东方马脑炎病毒E2蛋白B细胞表位;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以及B细胞表位多肽在制备诊断、预防或治疗东方马脑炎病毒相关试剂与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东方马脑炎的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东方马脑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EEE)是由东方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引起的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该病以发病急、传染性强、致死率高著称,被美国CDC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卫生部制订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EEEV列为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由于EEEV具有制备生物战剂与生物恐怖主义武器的潜在可能性,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EEE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虫媒病毒A组,是EEEV抗原群的唯一病毒,代表株为Ten Broeck株,与西方马脑炎病毒(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WEEV)、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VEEV)同属于新大陆病毒。根据血凝抑制活性的差异,可将EEEV分为两个抗原变异型,北美型(North America,NA)与南美型(South America,SA)。对EEEV基因与抗原的研究表明NA高度保守,只包含一个亚型(LineageⅠ型),所有的北美及加勒比地区的病毒分离株均属于NA并且能够在人和马上引起严重的疾病,人类感染的死亡率达30-80%,马感染的死亡率达90-95%;而SA包含3个主要亚型(LineageⅡ型-Ⅳ型),包括中南美洲的病毒分离株,各亚型病毒通常只造成马的致死性感染,人类通常为隐形感染。EEEV首次于1933年在美国东部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马场的感染马脑中分离获得的。1947年EEEV爆发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与德克萨斯 州,造成14344例马脑炎的病例,其中11722匹马死亡。1938年首次确定人类感染EEEV病例并确定其呈地方性流行,有30例感染的儿童出现致死性脑炎。本病主要流行于美洲,如美国东部(东北部)及南部的几个洲,加拿大东部、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多米尼亚、圭亚那、巴西、阿根廷和古巴等,除此之外在菲律宾、波兰、俄罗斯等国也有EEE的病例报道。我国于1991年首次在新疆采集的一组全沟硬蜱中分离到1株EEEV,2001年分离获得WEEV,至今尚未分离到VEEV。在2003年福建省的临床病例中发现有EEEV的感染者,虽然至今并未出现流行,但是东南沿海每年夏季都有大量病因不明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表明多数病例是由多种病毒感染的多症侯群综合征并且患者预后较差。再者我国对EEEV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尚无有效的疫苗与药物用于EEE的防治,所以我国急需加强对该病的研究,以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