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码方法和解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8040.4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9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宾;苗磊;刘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5 | 分类号: | G10L19/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解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解码方法和解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话音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提高话音的带宽是提高话音质量提高的主要方法。通常采用频带扩展技术来提升带宽,频带扩展技术分为时域频带扩展技术和频域频带扩展技术。
在时域频带扩展技术中,丢包率是一个影响信号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丢包情况下,需要尽可能正确地恢复出丢失帧。解码端通过解析码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丢失,若没有发生帧丢失,则进行正常的解码处理,若发生帧丢失则,需要进行丢帧处理。
在进行丢帧处理时,解码端根据前一帧的解码结果得到高频带信号,并且利用设定的固定的子帧增益和对前一帧的全局增益乘以固定的衰减因子得到的全局增益对高频带信号进行增益调整,获得最终的高频带信号。
由于在丢帧处理时采用的子帧增益为设定的固定值,因此,可能会产生频谱不连续现象,使得丢帧前后的过渡不连续,重建信号出现杂音现象,降低了语音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码方法和解码装置,能够在进行丢帧处理时避免减少杂音现象,从而提高语音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码方法,包括:在确定当前帧为丢失帧的情况下,根据当前帧的前一帧的解码结果合成高频带信号;根据当前帧之前的至少一帧的子帧的子帧增益和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确定当前帧的至少两个子帧的子帧增益;确定当前帧的全局增益;根据全局增益和上上述至少两个子帧的子帧增益,对所合成的高频带信号进行调整以得到当前帧的高频带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根据当前帧之前的至少一帧的子帧的子帧增益和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确定当前帧的至少两个子帧的子帧增益,包括:根据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的子帧增益和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确定当前帧的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根据当前帧的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和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确定上述至少两个子帧中除起始子帧之外的其它子帧的子帧增益。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的子帧增益和上述至少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确定当前帧的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包括:根据当前帧的前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估计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与当前帧的起始子帧之间的第一增益梯度;根据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的子帧增益和第一增益梯度,估计当前帧的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帧的前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估计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与当前帧的起始子帧之间的第一增益梯度,包括:对当前帧的前一帧的至少两个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第一增益梯度,其中,在进行加权平均时,当前帧的前一帧中距当前帧越近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所占的权重越大。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当前帧的前一帧为第n-1帧,当前帧为第n帧,每个帧包括I个子帧时,第一增益梯度由下列公式得到:其中GainGradFEC[0]为间的增益梯度,αj+1≥αj,j=0,1,2,...,I-2;其中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由下列公式得到:
GainShapeTemp[n,0]=GainShape[n-1,I-1]+*GainGradFEC[0]
GainShape[n,0]=GainShapeTemp[n,0]*
其中GainShape[n-1,I-1]为第n-1帧的第I-1子帧的子帧增益,GainShape[n,0]为当前帧的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GainShapeTemp[n,0]为起始子帧的子帧增益中间值,由在当前帧之前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帧的类型和第一增益梯度的正负符号确定,由在当前帧之前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帧的类型和当前帧以前的连续丢失帧的数目确定。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帧的前一帧的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估计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与当前帧的起始子帧之间的第一增益梯度,包括:将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前的子帧与当前帧的前一帧的最后一个子帧之间的增益梯度作为第一增益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插入接线端子的电子设备结构体
- 下一篇:无线自组网集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