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导电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7957.2 | 申请日: | 2013-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军 |
主分类号: | B60C19/00 | 分类号: | B60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导电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车导电轮胎。
技术背景
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但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存在生产环节的污染和使用后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电池充电也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ZL200510044223.9中所述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从路面获取电力,并从轮胎取电的方式使电动车在一种供电路面上行驶,从而使电动车省去了电池和充电的环节,这种电动车的轮胎采用的是一种导电的碳纤维材料,在生产成本上比较高,不利于这种从路面获取电力的电动车技术的推广,因此有必要对该导电轮胎技术方案重新进行设计,使之更符合推广应用的需要,使其技术方案更加实用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导电轮胎,可以克服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的不足,它能让使用这种从路面获取电力的电动车制造成本更低,技术方案的实施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导电轮胎,它包括橡胶充气内胎和橡胶外胎,其特征在于圆环形导电体嵌入在橡胶外胎的圆周表面上,圆环形导电体上设有导线联接到导电轮毂。
所述一个圆环形导电体嵌入在橡胶外胎的圆周表面中间,圆环形导电体两侧设有导电联接片联接到导电轮毂。
所述在橡胶外胎的圆周表面上并排设有二个平行的圆环形导电体,二个圆环形导电体之间联接有导电联接片,每个圆环形导电体的外侧设有导电联接片联接到导电轮毂。
所述每个导线和导电联接片的端部设有导电挂钩联接在导电轮毂两侧边框的凹槽上。
所述若干个导电体均匀嵌入在橡胶外胎的圆周表面上,每个导电体上设有导线联接导电轮毂。
所述在橡胶外胎圆周表面凸起的花纹上设有导电体外壳,导电体外壳之间相互联接,导电体上设有导线联接到导电轮毂。
所述联接导电体和导电轮毂的导线设置在橡胶外胎内,导线的端部设有导电联接件与导电轮毂电学联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橡胶外胎的弹性应保证所嵌入的圆环形导电体与地面可靠接触,在橡胶轮胎的滚动过程中,轮胎表面上的导电体应与地面始终保持连续接触,圆环形导电体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和梯形。
与圆环形导电体联接的导电联接片为弹性联接片,其端部的导电挂钩为一个导电体,在橡胶内胎未充气时,导电联接片端部的导电挂钩应能手动设置在导电轮毂两侧边框的凹槽上,在橡胶内胎充气后,导电联接片端部的导电挂钩应与导电轮毂实现电学联接。
若干个导电联接片和导电挂钩沿车轮圆周两侧均匀对称分布,二个平行的圆环形导电体之间联接片的表面高度应低于圆环形导电体的表面高度,并低于橡胶外胎圆周表面的高度。
在橡胶外胎沿圆周表面均匀设置的每个导电性体上设有导线联接到导电轮毂上,当轮胎滚动时,每二个导电性体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始终有导电体与供电路面接触。
在使用这种导电轮胎的电动车驶入供电路面上时,设置在橡胶轮胎表面导电体安装槽上的圆环形导电体在滚动过程中始终与供电路面弹性接触,供电路面上的电力经过导电体、导电联接片和导电挂钩到导电轮毂,经取电装置到驱动电机,为在供电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车提供电力。
该发明通过使用一些常用的导电材料,有效降低导电轮胎的制造成本,有利于这种从路面获取电力的电动车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符合产业化的实际需要,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1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提供的橡胶外胎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提供的导电轮胎组合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2提供的导电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2提供的橡胶外胎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2提供的导电轮胎组合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3提供的导电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3提供的橡胶外胎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3提供的导电轮胎组合示意图
图中:1、橡胶外胎 2、导电体安装槽 3、导电联接片安装槽 4、环形导电体 5、导电联接片 6、导电挂钩 7、凹槽 8、导电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个环形导电体(4)设置在橡胶外胎(1)中间的导电体安装槽(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军,未经梁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